2001年10月9日

星期

   

“文化明珠”能否承受旅游之重

本报记者 陈娉舒

  几乎从每日清晨7点多起直到子夜时分,面积仅3.8平方公里的纳西古城处处游人如织:无论是狭窄的青石板路还是偏僻的桥畔小店里,到处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不论白天黑夜,举起相机的你绝对随时随地无法躲避闯入镜头的陌生人!丽江旅游业之火旺,近日记者四访古城深有体会。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丽江每日客流量最高峰为1.6万人,正常日均为6000~8000人次,而来丽江者无不到旅游“核心区”古城和玉龙雪山走上一圈,小小古城仅3.8平方公里,年接游客近260万人次,丽江这颗“文化明珠”能否承受此重?

  首当其冲是“明珠中的明珠”丽江古城。

  在客流压力下,生态环境保护尤显迫切。“小桥流水人家”景观是丽江古城一景,走在清水潺潺的一条条小巷上,人们很难意识到“小桥流水”的下面却是密布全城的一条条输水管道。截至目前,丽江先后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建设城区排污排水系统的投入为11万多元,共计埋设排污主管道60多公里,污水处理厂已具备处理两万立方米污水能力。

  1983年以来制定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也确实让人看到了成效。行走在古城内,见不到恋歌房、游戏厅等各地随处可见的娱乐场所。古城内被严格禁建的还不止此,对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一律拆除,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货品一律撤柜,本地特色商品重点开发,逐步减少商业点,减轻古城的商业氛围,增加休闲味道。目前,3.8平方公里的古城辟为景点的仅占三分之一,密集拥挤的游人均严格控制在1.2平方公里范围内活动,余下两平方公里有待进一步慎重开发。为减少古城压力,古城南端及东边正进行延伸及扩展,开发南门小区建“兰花村”等。从1983年至今,古城保护管理资金投入已近3亿元。每年丽江旅游业收入的三分之二用于景区保护。

  给丽江旅游带来兴旺也带来压力的不独古城,玉龙雪山的神秘同样吸引了四方来客。尽管“核心区”玉龙雪山及古城容纳游客量1.6万人无甚问题,但目前仍通过门票严格调控客流量,进入玉龙雪山的最高峰日限制在1.2万人以下。倒是玉龙雪山索道修建引起极大争议,目前全山共修了3条索道,大索道直接修至海拔4600米处。虽也有学者对此持“无影响论”,但丽江地区行署副专员张红苹也承认,游客的上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雪山冰川。如今,原来纯净的雪山冰川上已有了一层灰尘,同时雪越来越少,这种变化自然与雪山旅游有关。她透露,在玉龙雪山云杉坪,以前游客可以骑马奔跑在草甸上,现在已被限制。原先还准备在雪山上规建一个四季滑雪场,但从保护角度出发此项目被停止。旅游业近年成为丽江的支柱产业———总人口仅34.6万人的丽江县,2000年迎来游客258万人次,旅游总产值18.6多亿元,占当年GDP三分之一,其中旅游收入13.44亿元。

  然而眼下丽江旅游仍停留在较低层面上。当地人发现,如今来丽江游客人次是增加了,但在丽江停留的时间却由于交通便利而有所缩短,花在丽江的钱自然不见增长。保护丽江文化,需限制游人量,而刺激丽江经济却得靠旅游。对此丽江人的设想是:下一步着力提高丽江旅游档次,将单纯的观光旅游提升为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大赛旅游,这样,来客人数不会猛增,而给丽江人民的“贡献”会更大。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