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9日

星期

   

经济时评
“委托理财”令人恐惧

夏志琼

  据报道,今年公布中报的1153家上市公司中,有165家进行了委托理财,占所有上市公司的14.31%,其后又有陕解放A、兰花科创等7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委托理财事项。截至2001年9月18日,涉及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达到172家,金额累计216.65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委托理财1.25亿元。其中,委托理财金额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69家,超过3亿元的有19家。

  上市公司相当多的募股资金通过委托理财投向股市,这说明上市公司不务正业,资金大量闲置,有钱没地方用。这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一时间没有全部投入到招股项目中去,做些稳妥的短期投资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违规违法去委托理财,有的公司甚至直接去炒股,把委托理财当成了主业,当成上市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就不免令投资者感到害怕。

  这样做,一是增加了资金风险。去年“5·19行情”爆发后,我国股市走势强劲,一些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取得了可观的收益。这种效应使很多公司恶意再融资或把原来的筹资用于委托理财。既然钱生钱如此容易,谁还愿意去投资实业?今年6月股市下跌,致使许多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损失惨重。

  二是涉嫌违规违法。上市公司委托投资明显存在不规范之处。如上市公司以巨额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本该经股东大会通过并及时公告,但在目前披露的一些案例中,董事会的权力大得惊人。比如,中国证监会通报批评了辽河油田、联通国脉和长春长铃3家上市公司。3家公司在委托理财方面均有违规行为,甚至没有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等程序,就将大量资金投入股市。上市公司不按原来披露的项目进行投资,募资项目与实际投资项目严重脱节,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衡量至少是违规行为,也涉嫌欺诈。另外,许多委托理财是一种全权委托,规定有最低收益率条款,从本质上讲属于非法集资,也是违法行为。

  三是产生了众多“庄股”。委托理财造就了二级市场强庄泛滥,甚至成为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给二级市场和中小股民投资理念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是增加了市场泡沫。股市的好坏并不在于股价炒作的高低,而是在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好坏。如果股市中的上市公司都把融集到的资金再投入股市,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自然无从谈起。上市公司资金大量回流到资本市场,会加剧经济的泡沫成分。搞不好,会把资本市场的泡沫传导至货币市场,引发信贷和经营风险,形成整个金融体系的泡沫化,出现整个社会的“非效率”金融。

  五是侵犯市场公正。泛滥的委托理财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构成了市场公信力风险。一些公司刚一上市便以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宣布更改募集资金的投向,造成所谓的资金闲置,为委托理财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泛滥的委托理财对证券市场正常资源配置功能构成挑战,损害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