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0日

星期

   

绿蓝黄红黑 有人躲 有人追
信息公开成为治污新手段

本报记者 刘世昕

  在江苏省镇江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环保部门给自己评定的“颜色”。

  从去年起,镇江市环保局开始根据企业的环保业绩把企业归入“绿、蓝、黄、红、黑”5种颜色等级,并定期在地方媒体上公布。

  镇江市环保局负责人说,“绿色”企业,不仅要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污,还要通过ISO14000认证,应用了清洁生产技术;“蓝色”企业污染物排放要优于国家控制标准;“黄色”企业指那些虽已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但多少还有些小问题的企业;“红色”是依然没有达标排放或发生过污染事故的企业;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对周围环境有严重的影响的被列为“黑色”企业。

  企业颜色在媒体一公布,震动全市。黑色、红色企业坐不住了,赶快向公众承诺要尽快改善环境。而绿色、蓝色企业抓住机会,大造声势,在公众中扩大自己的美誉度的认知度。当地公众说,这下可好了!环保部门真给企业“颜色”看了。

  一段时间后,环保局再次公布企业颜色,蓝色企业比例由原来的28%提高到61%,黄色企业和黑色企业大幅减少,多数企业朝更亮丽的颜色迈了一步。

  国家环保总局项目官员周国梅称,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世行在我国的试点项目,以此公开企业的环境信息,刺激企业改进环境行为,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引导公众参与评判企业的环境行为。同时参加这个项目的还有呼和浩特市。

  世行发展研究部中国项目负责人王华说,政府曾用指令性手段来控制污染,但随着市场的发育健全,指令性控制不再是万能的。企业最关注的是经济利益,政府给那些环境业绩好的企业减免税收,提供市场准入,这些经济手段作为指令性政策的补充,很有效。

  但仅凭这两种手段也不能全方位地控制污染。逐渐地,人们发现信息可以独立于政府、法规、政策,而通过市场和公众对污染源起到限制和刺激作用,信息公开开始成为独立而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

  王华介绍,1986年美国国会曾颁布一项条例,要求年使用1000英镑以上化学品的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布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频率等信息。实行这项条例后,全美的污染物总量削减幅度超过以往。其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已把环境信息公开作为制度全面推行。

  目前在发达国家同类商品面前,消费者越来越愿意选择环境业绩不错的企业的产品,由消费者选择带来的价格弹性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投资者也愿意与污染治理成绩好的企业为伍,没有投资者愿意把钱投向可能会被罚款的企业。对企业而言,来自公众和市场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要比政府指令更沉重。

  以往也有媒介对污染严重企业进行曝光。但由于媒界批评存在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比如可能同样是污染严重的企业,一个被曝了光,另一个没被发现,侥幸逃脱。另外,长期以来环境信息没能对企业的污染控制起到显著的刺激作用。而世界银行推行的环境信息公开是一个制度体系,它包括环保部门的认证标准、信息公布渠道、公众反馈、企业整改效果统计等。这样的作用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世界银行的对华援助项目,两地的项目都已结束,但项目对两个城市产生的影响却不同。

  在镇江市,项目结束后,当地政府沿用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评审、公布企业环境行为,让企业时刻警醒,关注自己的“颜色”。江苏省还要在苏州、淮阴、扬州、张家港、昆山推广这一制度。

  在呼和浩特市,项目验收后,环保部门就不再“给企业颜色看”了,媒体也不公布了。一位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说,“其实真挺可惜的,已经建立的一套体系就这样束之高阁了,况且这套系统还是有效果的。1999年呼和浩特第一次公布企业颜色时,参加考核的企业只有4%是蓝色,而2000年公布时,蓝色企业就占到15%。现在不了了之。”刚刚打开的信息之门又给关上了。

  这一制度的受益者是公众,而公众的反应将刺激企业的治理决心。可是在镇江和呼和浩特,两地公众对此都反应平平,几乎没有公众在获知企业颜色后,要求企业作出整改承诺,也没有公众提出拒绝使用污染严重企业生产的产品。但专家相信,久而久之必定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公众也需要引导和刺激,当他们习惯了长期占有环境信息,就会自觉去关注,去参与。

  例如,要让公众了解环境新闻对金融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在发达国家,投资者对企业的环境表现有强烈的兴趣,他们会详细地计算,如果企业受到环保法规处罚或污染责任赔偿,他们所要遭受的潜在的经济损失,银行在贷款前会认真考虑企业的环境责任,股民在买股票时,股东会留意公司的环境表现。

  在美国和加拿大,当公司有环境法庭纠纷时,其股价要下跌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曹东先生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体系比较完善,但遗憾的是证监会没有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他们的环境业绩。实际上环境因素也应该是投资者评判企业的重要标准。

  从空气质量周报、日报到预报,中国公众对城市空气质量有了更多的知情权,环保部门还将要公布城市水环境质量。中国城市的环境信息透明度还是比较高的。

  王华说,世行正在与中国有关部门协商,像给企业划分颜色那样,也给中国的城市划分颜色,由此提高公众的环境知晓权,刺激各地积极改善环境质量。中国幅员辽阔,东西部环境本底有差异,可能这样评比不公平。但环境信息公开不是为争个高低,只是以控制污染为目标调动公众力量促进环保。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