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5日

星期

   

爱心背后的隐忧

张文凌

  从8月中旬以来,24岁的昆明女孩李霞已在病床上用她的坚强意志同白血病苦苦搏斗了两个月。

  4年前,刚刚考取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李霞被诊断出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4年大学时光,李霞已久病成医,学会了给自己配药和打针。李霞品学兼优、心灵手巧,她的版画作品在大学期间就被美术馆收藏,她还会编织上百种不同风格的“中国结”。今年10月,她的作品还将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然而两个月前,李霞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已转化为白血病,病情十分严重,在医院的一再催促下,父母怀揣东拼西凑的2000元将李霞再次送进了医院。

  “不是不疼孩子,要是家里有钱,孩子的病情可以早点得到控制。”李霞的妈妈泪如雨下。多年来,父母为李霞治病花费了六七十万,各种发票已装满了几个皮鞋盒,从8月份入院以来,医药费累计高达8万元。社会的救助是有限的,面对每天几千元的医疗费和换骨髓所需的高昂费用,憔悴的父母只有求助于高利贷。

  “如果保险公司赔付一点,孩子也不至于拖到今天。”李霞在大学期间,4年都参予投保,但其母在1999年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时,却遭到拒绝。为了李霞,李家早已倾家荡产,家徒四壁。

  李霞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后,市民们纷纷以绵薄之力帮助这个女孩:8名老画家、书法家在昆明顶风冒雨为李霞义卖,将800元义卖款送到医院;一位换肾病人的下岗妻子坚持将100元捐给李霞,并流着泪对李霞妈妈说,等丈夫换肾后,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会继续帮助他们;昆明一讯息台专门为李霞开通救助热线;昆明保健制药厂等多家药厂分别为李霞捐献了上万元现金和药品……此情此景,令李霞一家哽咽难言,病榻上的李霞用微弱的声音表示,如果她死了,她将捐出自己的眼角膜。

  笔者在采访中获悉,一些愿向李霞捐献骨髓的志愿者正呼吁云南省早日建立骨髓库,有关专家介绍,该省已完全具备建立骨髓库的技术,迄今已有200名骨髓捐献志愿者做了登记。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增大等原因,致使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增加,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40多张病床每年都很紧张,患者中总有10至20人为白血病,而且年轻人占绝大多数。

  但是据一项统计,全国享受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3%,职工家属、部分合资与民营及私营企业职工、流动人口、自由职业者、中小学生、农村人口等都享受不到基本医疗保障。目前,除减免医药费、倡导社会捐款、借助商业医疗保险外,云南省尚没有一项有效的社会机制来救助重病患者。

  在血液科沈晓梅主任的办公室里,笔者看到一本特殊的相册,里面全是血液科里康复的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合影,沈晓梅说,今天的医疗技术已足以使大多数患者在化疗后治愈,女性患者还可以生育。“只要有足够的医疗费,就能活下去。”她呼吁:“社会应有相应的保险和机制来帮助他们。”

  这一社会问题已被该省越来越多的政协委员所关注,他们表示将在明年该省的“两会”上提出议案,以促成有关部门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对于患者来说,没有充裕的资金和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再发达的医疗技术也无能为力。”一位医界的政协委员说。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