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23日

星期

   

群众眼中的汪洋湖

人民日报记者 单向前 新华社记者 张严平 齐海山

  汪洋湖这个典型,是“三讲”教育“讲”出来的。

  1999年,吉林省水利厅党组开展“三讲”教育期间,对厅长汪洋湖,干部群众非但没有提意见,反而联名上书巡视组:“这样的厅长应该表彰。”汪洋湖知道后,冲大家吼道:“汪洋湖要是没缺点,汪洋湖就不是人。”

  是啊,是人,就总该有缺点吧?采访过程中,我们也一直想找寻汪洋湖身上的缺憾。但我们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说,老汪,工作抓得太细。汪洋湖说:“只抓原则性工作的领导,我干不了。”

  1994年初,吉林省水利厅领导之间分工做了调整,汪洋湖开始分管水政。汪洋湖参加的第一个会议是全省水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会议,会议快要结束开始起草纪要时,他对工作人员说:“我要参与纪要的起草。”同志们很吃惊,说:“这事情不用分管副厅长亲自参加。”他说:“只有参与这种具体的工作,我才能够了解水政的实际情况,把握规律性的东西,你们别嫌烦。”这个纪要,从整体行文到标点符号,从专业术语到统计数字,汪洋湖都细心琢磨,认真研读。就连长期起草纪要的同志都出了一身汗,事后说:“老汪,不好‘糊弄’。”

  1998年抗洪期间,镇赉县伸腿岗子有一段堤防出现重大险情。是加固堤坝,还是分洪?专家说,看完实际情况再定。汪洋湖说:“我去现场看情况。”省防汛办的同志说:“太危险,我们去看,回来向你汇报。”汪洋湖斩钉截铁地说:“我是防汛副总指挥、水利厅厅长,不掌握第一手资料怎么行?”当时天已经漆黑,近七级的大风连同雨水,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在一片劝阻声中,汪洋湖乘坐的小艇朝着茫茫的水面出发了。这100多公里的行程,他们整整走了13个小时。一路上,他们测流速,察灾情,返回时,已是深夜时分。他们带回的数据,为正确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利厅,汪洋湖除了主持全面工作之外,资金开支审批是他直接分管的工作之一。近几年来,吉林省水利厅每年经手资金都在20亿元以上,但只要是10万元以上的资金安排,他都记在一个专用的小本子上,一笔一笔去督查。对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他都要亲自调查、审批。别人问:“这样做是不是太揽权?”汪洋湖说:“作为领导,我这一支笔,出了错,杀头也负责。”

  到水利厅工作前,汪洋湖一直从事党务工作。正是凭着这种不厌其烦、具体深入的工作作风,在短短几年内,他从一个水利专业的门外汉,成为了一位全省防汛抗旱、水产养殖、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建设、水利计划财务等方面的专家。

  “作为一把手,没有微观掌握,哪来宏观调控?”“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给予的权力,就要用起来;应负的责任,就要担起来!”这就是汪洋湖对自己“缺点”的辩解。

  有人说,老汪,批评人太不讲情面。汪洋湖说:“我这辈子,为工作,从来不怕得罪人。”

  水利厅直属单位的一位负责人,工作懒散,作风霸道。单位职工集体联名将情况反映到水利厅。这位同志资历老,任职时间也比较长。怎么办?“难题”摆在了新任厅长的汪洋湖面前。

  “组织人,去调查。”汪洋湖没有一丝的犹豫。

  调查结果,情况属实。

  这时,当事人一方面找汪洋湖哭闹,讲各种客观理由,另一方面托多方关系来说情、施加压力。汪洋湖对他说:“作为单位负责人,你既没有工作能力,又不受群众拥护。再干下去,只会给共产党丢人。”在他的提议下,厅党组免去了这位负责人的职务,降级使用。

  老上级来“走后门”要工程,他好言劝回。

  老同事想凭“面子”多批点工程费用,他坦诚拒绝。

  对别人的议论,汪洋湖说:“如果搞好人际关系是要拿原则做交换,以损害群众的利益为代价,我宁愿得罪人。”

  公生明,廉生威。汪洋湖凭借着自身的一身正气,在公与私、是与非的面前,喊出了“向我看齐”的口号。也正是这一身正气,才带出了水利厅团结向上、奋发有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队伍,一个连续六年获得省级先进称号的好班子。

  有人说,老汪,“土老冒”一个,不会享乐。汪洋湖说:“读书是我最大的享乐,学习是我毕生不能完成的任务。”

  汪洋湖的书房是一般人进不去的,甚至包括他的老伴。

  这里是他心灵的驿站,是他思想展翅翱翔的自由王国。十几平米的小屋内,装载着他们家最值钱的东西———书:精装的、简装的,理论的、专业的,历史的、文学的,报纸、杂志,摘抄卡片、读书笔记……除了铺在地板上的褥子,没有可以下脚的地方。

  从政几十年,汪洋湖先后分管过干部人事、宣传教育、工青妇、公检法、农林水等方面工作。单位的更迭、分工的变化,学习成了他的第一需要,同时,读书也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

  在汪洋湖的时间安排表上,没有请客吃饭的时间,没有走亲访友的时间,没有迎来送往、联络感情的时间。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吃完饭他就把自己关进书房内,看得困了,就在地板的褥子上合书而卧。

  汪洋湖说:“我最自私的莫过于把业余时间留给自己,静下心来学习。”

  对于请客吃饭,汪洋湖说:“大吃大喝是没皮没脸的事情。请吃饭可以,我自己掏钱。”

  对于走亲访友,迎来送往,汪洋湖说:“我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真正敞开心扉说真话。但我们都是平淡之交,都不是吃喝出来的。我自己不会热情,别人太热情了,我也受不了。”

  对于生活的清贫,汪洋湖说:“我不就是现代化程度低了一点吗?但这要看和谁比,和普通工人、农民比,我就好的多。”

  几十年的学习习惯磨练了他的意志,陶冶了他的情操。谈起这一点,同事们很形象地说:“老汪参加两项全国性比赛,绝对可以拿到名次。第一是读报,第二是吃方便面。”

  在吉林,在白山,松花江畔,长白山麓,踏访汪洋湖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们所能采访到的人,所能听到的事,是有限的。但对于一个思想境界已经达到将党的宗旨转化为自觉行动,将人民群众利益视为最高追求的人,一个致力于品格不断完善、修养不断提高的人,追述太多的“琐事”似乎是多余的。

  “汪洋湖,不用盖棺定论!”

  “这样的‘老山参’,早该挖出来了!”

  “我们早就等着这一天,给他说句话,讲一讲他的事。”

  民心是杆秤。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些关东大地父老乡亲饱含热泪的滚烫话语,不正是对汪洋湖最高的褒奖吗?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