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24日

星期

   

倚多为胜?

朱新美

  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经济时评”文章说,芯片暴利不再,上海华虹NEC今年头8个月亏损7亿元人民币。这件事如一盆凉水,浇得正“发高烧”的国内芯片投资商不知所措。然而在此时,北京、成都、深圳、杭州等城市(当然也包括上海)仍在不惜投巨资,欲圆本地的“硅谷梦”,以期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安上一颗中国(地方)“芯”。文章取了一个让人感慨的题目,叫做《政府难造中国“芯”》。

  看了这篇文章让人想起两条相关的消息,一条是9月24日《北京晚报》报道: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李未教授透露,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将建立30所软件应用技术学院,每年增加培养1.5万名软件方面的硕士生。另一条是9月2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将建10个“中关村”,也就是北京将建立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当时看到这两条消息,我就想,怎么要建30所软件学院?怎么要建10个中关村?建30所软件学院是怎么考虑的,是按省市区平均分配,还是都集中在北京、上海?不论是分配还是集中,我都感到难成气候。大学也要走做大做强之路,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将师资力量相对集中,而不是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当做胡椒面四处撒。上海的一位学者针对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说过这样的话:“我做了将近20年的大学教师,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只相当于过去的硕士生;现在的硕士生相当于过去的本科生。”如此,怎能一年出1.5万名软件研究生呢?

  至于建10个中关村就更是让人看不懂了,美国一个微软就雄霸世界,可以抵得上我们多少个“中关村”?美国吵闹了几年,要把微软一分为二,官司都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也没能拆分成功。做大做强正是国际潮流。正是我们历来只注重做多而不是做强,所以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我们没有几家。试问,中国有几家企业大到可以参加APEC会议,可以在会上发表演讲?

  中央政府一再要求要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而不是做多。大,才有竞争力,大,才能集中人才财力物力。办学校与搞企业也有相通之处。实践证明,量多不一定就强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其结果只能是重复建设,损失的还是纳税人的钱财。就像现在政府投资搞的硅谷热、科技园区热一样没有好结果;就像我们的汽车生产厂家有150多家,可全部加起来还不如美国三家汽车公司中最小的一家。重复之下,岂有质量,何来规模?多,或者说是重复建设的另一个后果是没有力量与外国大企业抗衡,最后只好转为窝里斗自相残杀。劳民伤财的事我们还是别干了。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