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26日

星期

   

新时代的道德颂歌
――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回顾与展望

 

  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起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从此一项如春天般充满朝气和希望的事业迅速在神州大地蓬勃开展起来,这就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8年的风雨征程,8年的奋进高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已经深入人心,“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志愿服务理念已经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来,全国累计已有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正成为当前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正在成为动员青年投身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成为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广大志愿者用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道德颂歌。

  党和政府一直关心、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江泽民总书记于1997年底为“中国青年志愿者”题名,2000年初又对青年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希望你们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努力,发扬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不懈奋斗,不断创造,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十分关心青年志愿者行动,分别作出了批示或亲自参加了志愿者活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计委、外交部、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卫生部、民政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统计局等许多部门也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外经贸部代表中国政府负责联合国发展系统有关组织的对华援助项目,并负责联合国的在华志愿者项目。目前,已在扶贫、社会福利、卫生、教育、妇女发展、环境保护等经济和社会领域引进和外派了一大批联合国志愿人员。

  共青团中央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坚持以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为原则,采取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事业化推进的工作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为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一)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从长期项目来看,从1996年开始,共青团中央先后联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农业部、人事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部门,实施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每期半年至2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服务。五年来全国共有30个省、区、市实施了这项计划,累计共有20多万名城市青年报名,从中选派了10000多名志愿者,受援贫困县达200多个,覆盖了中西部17个省、区、市,初步形成了支教、支医两大支柱项目和跨省对口支援、省内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等工作模式。从短期项目而言,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实施了暑期大中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暑期都动员百万余名大中学生深入农村贫困地区、受灾地区,开展扫盲和文化、科技、卫生等志愿服务。

  (二)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青团中央实施了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这项计划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工作从1994年初开始实施,通过青年志愿者组织牵线搭桥,由一名青年志愿者或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一个困难家庭提供经常性服务,截止目前全国“一助一”结对已达250多万对;大中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工作从1996年开始推进,发动大中学生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就近就便深入社区,以志愿方式提供多内容的专业服务,目前,各地大学生志愿者正在通过到居委会挂职等方式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三进巷”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创建工作从1995年开始试点,目前,全国已经建成的服务站达到了24000多个,这些服务站与10多万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共同构成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基层组织网络。

  (三)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从1999年6月开始,共青团中央联合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以“劳动、交流、学习”为主题,实施了“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通过建设绿色行动基地,集中组织青年志愿者在重点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沙漠治理、水污染整治、清除白色垃圾等环保服务。目前,河北丰宁、内蒙古达里诺尔项目已经启动,山西黄河万家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浙江楠溪江和台州、吉林延吉等项目即将实施。同时,全国各地开展了植绿护绿、清除非法张贴物、回收废旧电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

  (四)积极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近年来,中国各地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第三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海《财富》论坛年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大型赛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服务。在刚刚结束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北京就有4万余名“彩虹”志愿者参与15个部门、13个项目委员会和4个中心的服务任务,为大会的顺利举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正在进行的APEC上海年会和“九运会”上都有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参与服务,获得了国内外与会者的交口称赞。伴随着中国申办2008奥运会的成功,今后几年还将有数十万志愿者参与奥运会的筹备、主办等各项服务工作。

  (五)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各地青年志愿者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经常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康复中心等服务基地,为孤残群众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到居民集中的服务广场开展家电维修、普法宣传、网络培训、文艺演出等服务,到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开展志愿讲解服务等。同时,在洪涝和地震灾害面前,青年志愿者还发挥突击队作用,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不断加强国际志愿服务交流。近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加强了与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欧洲志愿者联盟等国际或区域性志愿服务组织的交流,先后派遣数千人赴西欧、北欧和东南亚等有关国家考察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动员日本、新加坡、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志愿者来华开展了环境治理、扶贫、社区服务等工作。志愿服务正在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

  (七)初步形成志愿服务协调管理网络。为推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这是迄今中国唯一专门从事志愿服务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之后,35个省级协会也逐步建立起来。1998年8月,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组建,承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负责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组织管理。山西、广西、广东、上海、贵州、重庆、辽宁、四川等省(区、市)也成立了相应的专门工作机构。尚未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的地区,相应工作由各地共青团的宣传部门具体承担。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5个省级协会和部分地、市、县协会及其专门工作机构组成的中国志愿服务协调管理网络初步形成。

  (八)志愿服务立法进程加快。立法是促进志愿服务在法律范围内真正成为公民义务的重要步骤,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目标。广东省、山东省、南京市的人大分别通过了本省、本市的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北京、天津、上海、湖南、内蒙古及南京、石家庄、杭州、青岛、厦门、沈阳、汕头、济南、广州等5省9市的人大通过了专门的决议,为16-18岁中学生参加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工作大大推动了全国志愿服务立法的进程。

  8年的无私奉献,8年的健康发展,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其特有的活动特点和服务内容,彰显了志愿服务事业的无限生命力和深刻的道德内涵:它以扶贫济困为主题,以社会困难群体为主要扶助对象,通过志愿服务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它适应当代青年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组织和引导青年以志愿服务的方式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动了青年的内在积极性,已经成为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和组织青年的有效手段;它为当代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辟了现实的途径,体现了共青团在实践中育人的宗旨,成为新时期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和促进青年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使一些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从志愿服务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全社会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途径;它与国际志愿服务接轨,受到国际友好人士的普遍好评,在国际上树立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成为加强与各国青年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志愿者年。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迎来更加开放的大发展时期,也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大发展的良好契机,昭示了志愿服务事业的美好前景。

  为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要思想以及对青年志愿者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志愿服务事业将继续以“党政支持、共青团承办、社会化运作”为工作思路,着眼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着力抓好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项目建设、队伍建设和法制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不断进步。

  (一)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网络。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身建设,切实承担起志愿服务规划、协调和指导职能。二是进一步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建设,今明两年要努力在主要城市城区50%的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中创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全国广大城市社区普遍建立起能正常运转、持久发展的服务站。三是进一步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健全志愿服务的招募、培训、评选表彰等机制。

  (二)拓展服务领域,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全面推进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逐步健全覆盖社区的青年志愿服务网络,特别是进一步扩大“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的规模,今明两年要力争涵盖主要城市城区中50%的孤老病残等重点困难群众。二是动员更多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积极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团中央、人事部、西部开发办联合下发的《关于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通知》精神,根据“巩固支教、拓展支医、探索支科、支农”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深化“三下乡”、成人预备期等活动。三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扩大青年志愿服务的领域和规模。

  (三)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相对稳定的青年志愿者大军。大力实施注册志愿者制度,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做好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使用、评估工作,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坚持普遍号召与重点发动、组织招募与社会招募并举,不断丰富动员的方式和手段,今后五年努力使经常性从事志愿服务的基本队伍达到5000万人左右,短期或一次性参加服务的志愿者达到1亿人左右。

  (四)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志愿服务立法进程。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立法调研,总结部分省市志愿服务立法经验,争取全国人大支持,加快全国志愿服务立法步伐。

  我们相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志愿服务事业的亲切关怀下,在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普及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一定能够获得更加卓有成效的发展,一定能够感召更多的有志青年和社会有识之士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祖国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