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1日

星期

   

多哈“老记”谈中国入世

本报特派记者 袁铁成 杨得志

  通过11月5日至10日的采访,记者发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事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眼里都是非常重要的报道内容,“重要”或“非常重要”都是他们脱口而出的。路透社有20多位记者在多哈,为报道中国“入世”,该社专门从北京派来负责报道中国经济事务的记者施忠康。卡塔尔电视台漂亮女记者伊斯麦特说,这几天,人人都在谈论中国“入世”。她说,11月9日,他们电视台还为此采访了中国的贸易部长。两年前,本报记者在布鲁塞尔认识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莎妲·伊斯兰女士,她是香港著名杂志《远东经济评论》驻布鲁塞尔记者。11月9日,我们在多哈记者中心再次相遇。她说,我是专程从布鲁塞尔赶到多哈的,主要是报道这次部长级会议。“当然,中国‘入世’也是我的报道重点”。

  前几天,记者获悉,印度有人对中国加入WTO“非常害怕”,但印度报业托拉斯负责经济报道的K.·R.·苏达曼先生11月9日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加入WTO会大大加强这个组织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他认为,中国会与印度一道为发展中国家谋取利益。

  相对来说,日本和韩国记者对中国“入世”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日本经济新闻社编辑局的记者松尾博文说,中国加入WTO对日本、对亚洲和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会带来影响。本报记者追问:“您所说的影响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还是两者兼有?”他回答说,“当然,我指的是积极的影响。”日本广播协会(NHK)驻德国法兰克福的女制作人安娜特·威斯巴赫小姐说,中国“入世”会给中国经济转轨带来困难,但“我希望中国人过得好”。韩国汉城广播公司SBS负责政治事务的记者赵盛元说,中国加入WTO当然很好,韩国在很多场合都表示支持中国“入世”。他是与本报记者对话最少的国外记者。因为当时我们都在准备抢有关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的新闻。

  新加坡媒体倒是很中性地传达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观点。新加坡“新传媒新闻”(广播、电视、报纸都有)精干而标致的女记者张惠曦说,东南亚国家对待中国“入世”很矛盾:一方面,它们看到了中国加入WTO是对东南亚敞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它们也认为,中国“入世”后,东南亚也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的“比较优势”与东南亚的很相像。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