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7日

星期

   

外面的世界
你好,苏伊士运河

本报记者 冯春梅

  东方的曙光还没有透过地平线,苏伊士城不眠的灯火映照着海面,清真寺的宣礼塔在静静地等待着黎明。我海军舰艇编队已缓缓地收起锚链,开始具有特殊意义的航程———首次驶过苏伊士运河。

  记者跟随我海军舰艇编队访欧期间,采访了随舰驶过苏伊士运河的海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张洪健,“那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

  9月12日下午,我舰艇编队在埃及引水员的引领下,抵达苏伊士湾锚地,以等待编入第二天早上6点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队。据张副部长介绍,根据1888年《君士坦丁堡公约》和埃及法律规定,运河在战时和平时,都对各国舰船开放,所有舰船都由运河管理局编成船队一起通过。军舰有优先通过运河的权利。

  9月13日一早,我编队开始通过苏伊士运河,170多公里的航程,用了大约12个小时。

  张副部长兴致勃勃地拿出一沓照片,向记者展示我海军编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情景。一张耸立在运河东岸的枪刺型雕塑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是中东战争纪念碑。”张副部长说。由于苏伊士运河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谁控制了它,谁就能掌握从欧洲、北美东岸通往印度洋、太平洋西岸的捷径,谁就能成为这条航线的主宰,并影响与此有关的国际事务。因此,从苏伊士运河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对象。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的85年中,经营权曾长期被英、法等国所把持,它非但没有给埃及人民带来多少利益,反而使埃及成了“附属于运河的一宗财产”。

  1956年7月,苏伊士运河收归埃及国有,但苏伊士运河的水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此后,在运河两岸发生了两次中东战争,使得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埃及人为此在运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枪刺型雕塑,即“中东战争纪念碑”。以此象征和平来之不易,捍卫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信念和意志,要像这挺立的枪刺一样宁折不弯。

  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埃及人民并没有忘记战争带来的灾难,他们时刻保持高度的戒备。据了解,埃及的军事武装力量主要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总统为最高统帅。总统下设武装部队总司令,由国防与军工生产部长兼任。埃及实行的是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服役期3年。现役部队分陆、海、空和防空军4个军种。海军基地设在亚历山大、塞得港、马特港、陶菲克港、塞法杰港和古尔代盖。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是非洲军工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能生产并出口多种武器,包括仿制或组装的坦克、装甲输送车、直升机、喷气式战斗机、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等。

  张副部长说,在我舰艇编队通过苏伊士运河时,大家都看到在运河西岸,每隔不远就有一个简陋的水泥岗亭,埃及士兵身穿迷彩服,荷枪实弹,警惕地守护着运河。军事工事隐藏于隆起的巨大沙包下面,并且每隔一段就有带有动力的舟桥停靠于岸边,保证遇有紧急情况,能将兵力迅速输送至对岸。运河岸边的人民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紧张的备战情景,在一幅照片上,记者看到,一边是全副武装的士兵,一边是河边悠闲的垂钓者和嬉水的孩子。

  让我海军官兵感动的是,当埃及孩子们看见我舰艇编队驶来时,兴奋地用双手拍打着河水,有的还吹起口哨,并用阿拉伯语呼喊着:“朋友,朋友!”

  “在这些战后出生的孩子清纯的目光里,已经没有了战争的阴影。”张不禁感慨万分。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