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5日

星期

   

救长江才能救白鳍豚

陈探宇

  白鳍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四大淡水豚类之一,生活在中国长江干流湖北荆州至江苏江阴地段。

  白鳍豚外表像鱼,实际上是哺乳动物,属鲸目中的齿鲸亚目。白鳍豚的生活历史可推算到2500万年前的第三纪,被称为“水中活化石”,属世界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

  日前,白鳍豚研究专家刘仁俊教授给我讲了白鳍豚的现状。

  长江的白鳍豚现已不足100只。用于研究的白鳍豚仅有一只,它生活在武昌白鳍豚馆,名叫“淇淇”。1980年1月12日,人们在洞庭湖捕到它时,它已遍体鳞伤,生命垂危。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研究人员遍访国内外疗伤、调内的专家,喂淇淇吃下云南白药中的“救命子”,再涂上云南白药,还为它做了小背心,解决了药遇水消溶的问题。现在,当年那36.5千克的小家伙已长到130千克,身长2.1米了。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为淇淇找“对象”。1986年中国耗巨资捕得一头年仅两岁半的雌性白鳍豚“珍珍”。不料还未来得及生子,珍珍便于1988年9月患肺炎死去。现在白鳍豚野外头数越来越少,每围捕一次要耗费巨资,又缺乏现代化手段,白鳍豚人工繁殖困难重重。

  如今,淇淇仍孤独地游在白鳍豚馆的碧水之中,而野外它的伙伴们却正在一个个从地球上消失。

  刘教授慨叹:“人类是白鳍豚惟一的天敌。”

  鄱阳湖湖口本是白鳍豚理想的栖息地,但电、毒、炸的捕捞,采砂和霸河霸港,都严重破坏了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使白鳍豚总是饥肠辘辘。白鳍豚生性不怕人,对人友好,但有些渔民却残忍地对着它们的头部举起了渔叉。淇淇头上还留有当年被大铁钩钩上岸的两个深深的伤疤。

  航运的发展破坏了白鳍豚的生存环境。白鳍豚视力弱,它与外界交流靠的是超声波。白鳍豚以此确定自己的位置、感知事物,但长江上来往船只巨大的噪音对它的超声波起了干扰作用。一些白鳍豚惨死于螺旋桨下。

  水利工程也改变了白鳍豚的生活环境,截断了回流通道。白鳍豚失去了安静的港湾(繁殖场所)。

  发达的工业产生大量污水,白鳍豚在工农业废水中苟且偷生。研究人员从白鳍豚的尸体中发现很多有毒物质。

  专家沉痛地自问自答:“人类到底有没有办法拯救白鳍豚呢?回答是无法拯救。”白鳍豚的研究与保护晚于大熊猫,这使得它的处境虽比大熊猫危急,却没有得到同样广泛的社会关注与重视。

  为了不让长江中失去白鳍豚的踪迹,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刘教授反复强调:“不要把白鳍豚单纯看成一种动物,要从人的观点来看它,它与人类一样,是高等哺乳动物。”我们还应该加强有关白鳍豚知识教育,让人们用正确的方法来保护它。欲救白鳍豚,先救长江,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引用外资,广泛募集海内外捐款,设立白鳍豚保护基金。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