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9日

星期

   

我们钻进了“蓝鲸”肚里
――海军潜艇学院潜水救捞训练纪实

刘萍 樊平

  这是一座带有太多神秘色彩的建筑物,蔚蓝色的玻璃外壳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眩目的光芒,宛如一蓝色巨鲸悄然卧伏在海军潜艇学院。

  专家们称她为海军防险救生学科的教学、训练和科研中心;潜艇部队尊她为“水下尖兵”的摇篮;而在海军现代化进程中,她又被誉为正显雄威的陆上“蓝鲸”。这就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多功能军事潜水救捞实验大楼,也是我军惟一的潜救训练基地。

  日前,笔者走进这座大楼,目睹了“蓝鲸”肚子里的秘密。

  一进大门,“蓝鲸”巨大的腹腔———一座占地1860平方米,长50米、宽25米、水深1.2~7.4米的室内潜水游泳池便呈现在眼前,24小时的净水循环系统使水质清澈见底。据了解,这是一个标准化的游泳池,又是一个多功能的潜水训练池,可实现全年、全气候的游泳和各种潜水技术、水下作业技术、救捞技术训练。

  几座错综交合的拱形“蒙古包”,则形成了“巨鲸”功能强大的“肺部”。这里是60米氮氧饱和潜水训练设施,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主要由两个卧式居住舱(含生活舱)、一个巡回舱(含过渡舱)和操纵控制台组成。这里主要是对潜水员实施3个课题、13个科目的训练,使潜水员水下作业的时间延长,提高潜水工作效率。

  一座高达30米的潜艇艇员水下脱险训练装置可称为“巨鲸”的神秘武器,它总揽了我国潜艇目前所装备的脱险装置的所有脱险科目训练。

  各种设施,各种装备,让笔者眼花缭乱。在教官的引导下,我们从“巨鲸”的脊背处———高高的脱险塔切入,开始漫游这个奇异的王国。

  8米长的鱼雷发射管里漆黑一片,在每平方米数万公斤的气压下逃离。死亡,紧紧扣压着每个人的命脉。

  脱险塔的上部是水舱,水柱高30米,模拟大海。下部是调压舱,模拟潜艇指挥室,高度3.4米。快漂筒设在水舱与调压舱之间,一段8米长的鱼雷发射管的前盖出口与水舱底部相通。这是我国第一个能够系统、全面地进行水下脱险训练的基地,独立承担着为海军潜艇兵进行水下脱险训练的重任。

  据教官介绍,这个脱险训练基地可以模拟我国潜艇目前所装备的脱险装置的各科目脱险训练,比如模拟潜艇指挥室通过救生闸套常规减压脱险训练;通过鱼雷发射管进行常规减压脱险训练等。巧的是,我们正好赶上闸套和鱼雷发射管脱险训练。

  120名面带稚气而精神抖擞的艇员分成十多个小组,个个佩带着16公斤的潜水装具,一字排开,静静地等着教员的命令。

  “入舱!”一声令下,艇员们以标准的动作鱼贯而入潜水舱。

  按时间调整耳膜压力,水开始往水闸套里灌注,淹了艇员的脚、胸……“靠着浮标绳上浮,速度不能太快!”

  我们随教员乘坐小型电梯迅速爬上“塔顶”,观看艇员出水情况:5米,7米,9米……“打开舱门”两分钟后,望不见底的海水开始有水泡生起,继而越来越多,如沸腾的水,溅起一束束水柱,艇员从这些水柱中浮了起来。

  潜艇“失事”进水,必须快速逃离!艇员们迅速着好脱险装具,鱼雷发射管后盖被打开,艇员迅速往里钻。“咣当”一声,后盖关闭,在危机四伏的鱼雷发射管里,眼前漆黑一片,一股高压气随海水压过来。

  呼吸,呼吸,使劲呼吸,舱管内压力与外界水压均衡,打开前盖,艇员们在每平方米数万公斤的气压下逃离,速度快了肺泡会破裂。死亡,像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扣压着每个人的命脉。爬出去,前面是求生的路,失败了,就将面临生命危险。从8米长、直径约半米、注满水、黑洞洞的鱼雷发射管中脱险,是潜水脱险中极具危险的项目。艇员与外界失去联系,教员用铁锤敲打发射管,将规定信号传递给管内的艇员,一下,两下,三下,四下,感觉、注水供气、打开前盖、出管,教员和艇员之间用他们特殊的联络暗号交流沟通,发射管内艇员们沉着地向前移动……

  一幕幕脱险场景看得我们诧异不已。然而,教员告诉我们,惊险神奇的脱险训练还在后面。

  快漂训练,有人尿湿了裤子,学员们被“不近人情”地往“绝路”上逼。

  到目前为止,我国潜艇艇员在潜艇失事后,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艇员穿着单人水下脱险装具,利用出艇装置和设备,均衡艇内外的压力,离开失事潜艇,沿救生浮标绳采用阶段减压法逐站停留减压上升脱险。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脱险速率太低,在海域中往往会导致各种危险。同时,高压暴露时间相对较长,艇员难以掌握上升速度和减压时间,重则死亡,轻则患上严重的减压病。更何况,海域情况复杂,由于在水中时间长,会受到海水的浸泡及水温的影响,有时还会受到鲨鱼等的侵袭。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艇员自救脱险能力,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借鉴先进国家“快漂”原理———不减压潜水理论,即在不减压潜水的时限内,完成调压、出艇、上浮出水的全过程,开始了该技术的攻关,终于成功地完成了快速漂浮脱险装具的研制。今年上半年,这个脱险训练基地利用我国自产的快漂装置,成功地完成了我国首次30米快漂脱险的成建制艇员近千人次大规模训练,安全脱险率为100%。我们在这所潜水救捞实验大楼的总指挥———海军潜艇学院防救系刘安堂主任的引导下,感受到了这种快速脱险方法的惊险和神奇。

  “入舱!”

  一名艇员进入潜水舱。通过控制台上的监视屏,可以清楚地看到艇员迅速地在舱内穿上特制的“快漂”服,打开舱内的调压筒下盖,进入调压筒,关闭下盖,艇员左手捏住脱险服快速充气接头插入调压筒内的伺服阀。此时,一名教员便开始用“特殊语言”同舱内艇员进行交流。

  教官用铁锤敲击一下舱壁,随即听到艇员一下回敲的声音。这是艇员在向教员“回报平安”,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则回敲声急促、连续。

  回报平安后,开始注水,水位渐渐到达艇员肩部。教员再次敲击两下,回报平安后,开始供气,向调压筒快速加压。此时,我们透过监视屏看到脱险服的储气囊在渐渐膨胀。

  刘主任告诉我们,当储气囊的内外气压差达到某一值时,上面的排气阀就会被打开,向脱险服头罩内排气,所以,艇员呼吸到的仍是新补充的空气。

  此时,控制台上的压力表将要指到3公斤,这表明调压筒内的压力即将达到“失事”潜艇的30米水深。刘主任带领我们乘小电梯迅速到达“塔顶”,观看艇员出水。

  3公斤压力到了,调压筒上盖迅速打开。从“塔顶”望去,一股强大的水流从塔底冲天而起,沸腾翻卷着,数秒内,依靠储气囊及头罩的浮力快速上浮的潜水员成一个“大”字形漂浮在水面上,快漂成功了!这意味着,仅数秒钟,艇员就从水深30米处脱险成功!

  采用这种脱险方法,艇员在水中暴露时间短,上浮速度快,脱险深度大,呼吸空气,操作简单。但是,对于艇员的心理素质、生理状态要求极高。因此,每一次训练前,都有专门的医生对艇员的身体机能做深入检测,并配备心理测试专家用计算机对艇员心理素质测试,心态调整,并根据心理承受能力调整艇员受训次序,保证万无一失。

  尽管如此,这种高危的训练还是让许多受训艇员心惊胆战,甚至有人尿湿了裤子。为保证训练质量,教官们还是铁石心肠。怕下水,就硬是往水里整;越是求情,就越让多下水。他们还严格执行学院“水下脱险训练不合格者,不准毕业”的规定,不近人情地把学员往“绝路”上逼。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潜艇艇员,首先要战胜的不是敌人,而是自我!”面对背后抹眼泪拼命骂他“法西斯”的学员,刘主任依然故我:“总有那么一天,他们会把我当菩萨敬的!”

  足不出户,一会儿骄阳似火,一会儿风吼雪虐,我们想说话,但舌头直打转。

  离开潜水塔,便抵达“蓝鲸”的“肺部”器官,进入模拟饱和潜水装置。据了解,这里是全军惟一的模拟饱和潜水训练基地。

  骄阳似火,艇员们如雕塑般定格,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肌肤中渗透出来,沿着身体流成无数条小河。

  风吼雪虐,气温骤然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艇员咬紧牙关,抚膝而坐,胡子、眉毛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寒霜。

  这是潜艇艇员正在模拟饱和居住舱(卧式潜水加压舱)内进行加压与减压训练。由于舱内气压的骤然变化,导致舱室温度的剧烈起伏。

  模拟饱和居住舱是这套模拟饱和潜水系统的生活区域。该舱内径2.1米,长7.4米。大的一个区间为潜水员居住生活区,称主舱,即“卧室”,可供4名潜水员生活。小的区间为卫生区,称辅舱,供潜水员洗漱、解便之用,内有洗漱面盆、抽水马桶和整体浴室,舱外设有热水循环器,可不间断地向舱内供应热水,因此,潜水员完全可以在此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主、辅舱内各设置一台空调舱内机,有10套供潜水员吸氧用的面罩,4人休息的床铺和一张供潜水员进餐和学习用的可折叠桌。主、辅舱舱壁上各设有一个递物口,可从舱外给舱内潜水员传递食品、饮料、药品以及检测样本等。潜水员的食物由医生精心选择搭配,咖啡、牛奶、巧克力、肉类等一批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首选,基本排除淀粉类食物。

  我们在艇员的陪同下,亲自体验了小范围加压和减压的不同过程。

  加压开始,我们的耳膜开始感觉到疼痛,嘴唇开始发麻,想说话,脑子虽然清楚可舌头却直打转。加压继续,鼻窦疼了,额部像被紧箍住一样,麻木酸疼,怎么办?做逃兵吗?随时可以去频敲舱壁发出“SOS”,也可以拿起通讯电话用打转的舌头含混不清地求救。但是,我们用力摆出一副不畏艰难险阻的劲头,因为,透过集中控制台上的监视器,我们的表现逃不过教官明察秋毫的眼睛。

  终于,上述症状消失了,这意味着我们的内外压达到平衡了。此时,一系列奇妙的现象发生了:由于加压,空气气体分子紧紧拥抱形成了悬浮物,原来清澈透明的空气渐渐变得浑浊;脚底拖鞋的海绵鞋底越来越薄;将手中的一张稿纸抛出,它竟然像一条小船,荡荡悠悠地在空气的“海洋”里飘摇……

  开始减压,空气清澈了,而鞋底也长回原来的“胖”度。

  看来,做一名合格的潜艇艇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走出救捞大楼,已是华灯初放。在这样平静的夜色中,“蓝鲸”的“五脏六腑”里又开始上演精彩的脱险故事了。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