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2日

星期

   

法治理想的借镜

友竹(北京)

  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确立的理想。

  然而,它的实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条文的制订和颁布固然必不可少,但远远不是全部。从某种意义上讲,法的普及才是亟需推进的最重要的工作———不只是工具性、知识性的普及,更重要的是法治精神的传播与弘扬。为此,《青年参考》报的编者把近年来该报介绍的诸多要案和配发的专家议论汇集成《各国法庭要案专家点评》(以下简称《点评》),借助一个个实例,向读者展示了现代法治的理念。

  谈到“普法”补课,至少包括“树立”和“纠正”两个方面的内容。《点评》在传播一般中国人尚不熟悉的道理的同时,也启发人们去反思那些现成的想法、做法、说法———它们与现代法治精神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我们曾经津津乐道,现在“民可以告官”。读了《点评》,才知道原来民告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以及各式各样的达官显贵,都曾因种种缘由被普通老百姓告上法庭,像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法国前社会事务部长杜福瓦夫人等等(见《前总理被控上法庭》)。不少国家的法律都体现出督促政府官员尽职于民的价值取向,这不是上级的恩赐,而是契约的要求,纳税人不必总是感激涕零。

  对于罪大恶极者,我们经常听到的处理意见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是这里至少又能列出两个问题。首先,“民愤”是否能代替证据?再者,“杀”仅仅是为了“平民愤”吗?如果“杀”被认为还具有其他效应(如震慑、教育等),那么其实际后果如何(见《恶魔杀人如撕纸法律如何护生灵》)?读一读《点评》,仔细品味一下案例后面的专家意见,我们可能会增加几分理性和冷静。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法律事务往往是“重实体,轻程序;重后果,轻过程”,这样很容易引发新的不公正。例如,近年来媒体介入、监督司法而导致的各种官司,往往就有这方面的问题。传媒在获取、传递信息方面的职业便利,与司法部门的公共权力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对民众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见《媒体诱捕嫌犯引发风波》)?对此,我们还是可以细读《点评》,廓清思路。

  无论是种族矛盾、文化冲突还是性别差异,无论是黑客犯罪、少年违法还是名人债务,《点评》都会在叙述案情的同时告诉你,这些事情涉及了哪些法律范畴,导致了哪些法律争议,我们从中可以而且应该获得哪些启发。这,也许正是《点评》区别于那些貌似“普法”而实为猎奇的“畅销”读物之处。案情是鲜活的,议论却追求严谨、规范,尽管不属于纯粹的学理阐发。正因为如此,《点评》体现了可读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与圆融。

  法治的发达,依法治国理想的实现,全赖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点评》的作者、编者、出版者,恰恰为此付出了扎实的劳动。

  (★《各国法庭要案专家点评》,《青年参考》报编辑部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定价27.00元。每本加邮费2元,汇款至: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青年参考》史华收,邮购咨询电话:010-64032233-2562)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