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6日

星期

   

《我们没有退路》讨论
我看继续教育

 

  《我们没有退路》一文,把南京军区师团职领导干部专修班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提出了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即如何迎接挑战,搞好军人的继续教育。作为专修班学员,我对此深有同感,在此谈几点想法。

  一、继续教育要院校化。

  虽说实践出真知,但院校教育的基础作用不可替代,对此我有很深的体会。我是1980年从地方高中毕业考取军校的,可以说是我军恢复军校招生后的首批受益者。3年的军校生活使我具备了初级指挥员的基本素质,但毕业到部队近20年,却再也没有进过校门。尽管实践使我不断长进,并且多次参加部队组织的各类集训,但毕竟缺乏系统性,知识显得老化。比如,参加首长机关战术作业和军事演习,所运用的知识多数还是套用军校所学的连排战术理论。

  从我所在的部队来看,差距更大。军官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0%,二次进校的不到5%。还有20%是从战士直接提干的,绝大多数从未进过军校,他们中不少有一技之长或带兵经验,但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人才培养要社会化。

  在专修班近一年的学习,我感到在地方上大学,不仅能弥补军校数量和课程上的不足,其优势还在于:一是基础文化课教学力量强。应当肯定,现在我军很多军校的实力是很强的,但指挥类院校由于基础文化课开设比较晚,所以力量相对薄弱。80年代初的初级指挥院校,一般都没有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记得当时我们有英语课,因为在上军事课时有人背英语单词,被老校长发现后,不到一个月英语课就被取消了,致使我们现在面对英文资料只能摇头。而专修班把学习科学文化作为重点,尽管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确实很有益处。二是现代科技知识接触面广。年初我团装备我军新一代主战坦克后,操作由手工作业变为自动化,面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火控系统等先进技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排长学得很快,而一些文化低的官兵就感到吃力。由此使我认识到,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使武器系统和作战指挥成为人机结合的统一体,要求指挥员必须成为军政合一、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而南京理工大学作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我们提供了眼界大开的军地综合教育的机会。

  事实证明,不仅军人的基础教育可以通过国民教育系统来完成,而且高新科技所具有的通用性和军民兼容性,也使国民教育的一些课程内容同样适用于部队。依托国民高等教育和社会名牌院校,可以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及时传授给部队;借助国家阵容强大的教学与科研力量,有利于培养出一流的现代军事人才。据悉,美国30万军官中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达9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地方院校获得的学位。

  三、在职教育要规范化。

  当前,官兵学习热情很高,但由于院校培训力量受限和工作需要,多数人不可能进校学习,在部队开办学历教育班、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接受网络教育等,是当前部队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但在热浪滚滚的求知潮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效果和权威。一是教学质量没保证。由于部队战备训练任务重,有时面授和考试难以落实。二是文凭水分比较大。我们部队有一个中专毕业的干部,至今已拿了5个函授大专文凭,有的连考试都没有参加。三是学习内容重文轻理、重民轻军。据对一个团的统计,参加全国自学考试的,90%报考的是法律专业,参加军内函授的,76%是政工专业。实际上,掌握高新武器装备,学习理科知识更加迫切。四是学习手段落后。现在全军广域网已联到大多数团以上单位,计算机已普及到连队,但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可见,继续教育如何由自发向有组织、由重文凭向重素质、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一窝蜂”向持久健康发展,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南京军区师团职领导干部专修班学员、某师装甲团政治委员 李弘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