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1日

星期

   

经济时评
“失败”缘自不透明

河杉

  广州市广东国际大厦拍卖失败(《中国青年报》12月19日报道)。这个结果可以说事先就已注定。一场起拍价达16亿元、被搞得神秘兮兮的资产拍卖会,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拍卖失败后,新的拍卖会还得择日举行,因为卖方急于变现还债。但是,假如有权决定下次拍卖的机构与拍卖行继续“准暗箱操作”———拍卖公开进行、拍卖信息却公开披露不足,下一次拍卖仍难逃脱失败的命运。而且,每失败一次,广东国际大厦的资产价值就得“缩水”一次。现状很清楚,卖方急于脱手,潜在的买方却有足够的“耐心”———买不买、出多少价才买,主动权掌握在潜在的买方手里。

  说本次拍卖是一次“准暗箱操作”,理由多多。我只择要举例3点:

  其一,卖方自称大厦市价达20亿元人民币。这个价是谁“制造”出来的?仅凭常识,被拍卖资产事先需经过评估,请谁评估的?评估者的资信程度如何?资产拍卖是项公开进行的交易活动,不在大众传媒上完整公布标的物的基本信息,让潜在的买方如何建立竞拍信心?

  其二,被拍卖的大厦,产权究竟是否清晰?广东国投正在破产清算,卖方说,大厦的产权100%属于广东国投所有。谁来界定,证明卖方所言不虚?尽管卖方具有政府背景,可拍卖交易认定交易物的产权属性,只能凭法定凭证,而非“背景”的深浅、“来头”的大小。

  其三,拍卖前有关方面严密封锁消息,显然违背了拍卖活动的常规。据说是担心媒体“关心”此事会“抖”出众多敏感问题。这样做虽然符合咱“中国特色”,却不符合拍卖必须公开、公正的特点。等到正式开拍时,数十家海内外媒体赶来报道,却只允许6家媒体进入现场,难道报道权也有“歧视”?

  究竟敏感或“害怕”什么?有关方面捂得越紧,潜在的买方心里就越不踏实。对于买方,“敏感”意味着额外的风险———毕竟起拍价是16亿元的天文数字呀!而对于关注此事的社会各界,越捂,人们的好奇心就越重,导致思维“变形”、流言随之而起。

  本次被拍卖的资产系国有资产。但不管资产属性如何,拍卖行必须同时对卖方和买方负责。既然有关方面认为涉及到“众多敏感问题”,那就有必要先消除敏感问题,把资产先“清洗”干净,再安排拍卖不迟。否则,潜在的买方必对该资产的实际“质量”心生狐疑。赶来竞拍的4个买家,最后无一举牌倒也合情合理。说他们来竞拍,不如说他们赶来摸底牌更贴切。

  由于透明度不足,卖方对拍卖能否成功心里也没底。要不,何必在临拍卖前连夜召开5小时“紧急会议”。官员们熬夜好辛苦,却是自讨苦吃,不值得同情!

  本次拍卖的失败,促使人们再度提及中国社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公开性与透明度。我们有些同志大会小会必讲与国际惯例接轨,可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是回避去“接轨”,这中间的缘由,不会仅仅是个“官念”难转的问题那么简单吧?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