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30日

星期

   

思想者沙龙
绝对之真与绝对之信

张剑

  世上有绝对之真可言吗?有人说,绝对之真实存在于科学里。牛顿的经典力学推翻了神学千年的根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颠覆了经典力学一统天下的大厦,然而彭加勒却告诉人们,“与牛顿原理针锋相对的理论结果终将在某一天被抛弃”……彭加勒并没有简单否定经典理论的价值,而是提出了约定(设定)主义,认为能够接受实验事实的约定都是可行的,经典物理学和数学中的许多公理都是如此。约定或设定在自然科学上被认为是有效的,在社会科学上它也同样如此。因为如五行、八卦、中庸、自然等学说亦不过是一种设定,亦不断为人验证并对人发生作用。

  看来,科学只是在无限逼近宇宙之真而永远无法穷尽它,然而人生有涯,求真又是人类确认自己生命追求和不妄的本能要求,于是被视为能解决人生一切问题并给予人一种真实归宿感的信仰问题应运而生。信仰有多种形式,但笔者以为道德信仰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它既不同于宗教,又不同于科学,而以其理想主义的光辉以及理性主义的设定,使人的灵魂得以栖息于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中。

  中国古人向来强调道德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这在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它强调只有“内圣”(道德修养)才能导致“外王”(天下太平)。在这里,“道德”不仅可以使个人与天地日月同辉,而且还可以使他人乃至全世界之人共享太平。然而“内圣”能必然推出“外王”吗?道德君子难道一定能胜任“五好家庭”(齐家)、“圣主明君”(治国)、“联合国秘书长(平天下)”的荣誉吗?现代逻辑告诉我们,这里只有可能性,而无必然性。“内圣”与“外王”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逻辑断层。然而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也大多真诚地信仰道德神奇的力量,即使绝顶聪明如苏轼者亦不出其外。他在上书陈述反对变法的理由时就说:“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我想这决不是苏轼等先贤看不出其中的逻辑的断裂,而是道德对于改善社会所彰示出来的伟大力量使他们足以坚定自己的选择和信仰。因此,历代无数儒家人士才愿意为之付出生命而九死不悔。这种对道德乃至文化的信仰有时已不限于文化精英,还会传递给平民百姓们,使他们天然地相信许多古籍里蕴藏有天地造化之理,从而对之刻意保存。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正在于有此一批对其怀抱神圣信仰的人们。

  我家有位族叔,幼年上过两年私塾,如今早已是拿书都不知正倒的文盲。但却仍会偶尔带着神圣的表情对人背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类的话。这除了让我有感于早年记忆的牢固外,还深深感到传统文化沦落的悲哀。我们提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要根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熟稔至少是精神上的亲近感。可是如今我们的博士又有几个会背我的文盲族叔所背的话呢?我们往往用现在学到的科学知识或逻辑对传统文化进行无情剖析,满足于肆意批判的快感中,却很少弄明白道德或精神信仰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