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6日

星期

   

大赛落幕 余音未了
相声的出路找到了吗

本报记者 陈娉舒

  ■本报北京1月5日电

  首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在连续3个晚上的现场直播后,4日晚上以一台名家新人荟萃的《今夜相声灿烂》的晚会热热闹闹地结束了。但关于相声的话题,在网上、在街头巷尾还远未结束。

  在央视网站、昆朋网城等网站,“相声”一词一连数日“热得烫手”。仅央视开设的相声大赛论坛,截至1月5日下午,论坛页数已达467页。不过,论坛的内容,也悄悄有了些许变化———从前些日子对大赛的期盼、比赛进程中的指指点点,到逐步集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大赛过后,相声找到出路了吗?

  从1月1日起,很多人家的电视遥控器在晚上8时锁定了央视三套。作为市井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相声,自1986年、1988年有过两次颇具影响的比赛后,十几年来未有过全国性大赛。年前的马三立老先生从艺80周年告别晚会一度掀起人们对相声久违的热情。今年元旦,相声第一次成为央视荧屏主角,自然让人多了喜庆心情。

  赛前的消息说,此次相声大赛共有166位相声作者、296个演员的159段作品报名参赛,参赛队来自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直属文艺表演团体,总政、武警所属文艺团体,“具有广泛代表性”,最终只有18个作品参加最后角逐。淘汰率几近“十中取一”。按理说“笑到最后”的18个作品应该让人值得期待。但3天比赛下来,很多普通观众还是失望了。

  易先生是一位相声小品迷,平日里,电视上的小品、相声集锦节目即便一播再播演了多遍,照样能让他看得津津有味。3天相声大赛直播,他连续3个晚上哪也儿没去,就守在电视机前。第1天,他不顾家人反对,将音量开得很高。但从第2天晚上起,用不着家人抗议,易先生自己悄悄地将音量降低,第3个晚上则干脆是:电视开着,但荧屏上的一对对的“说学逗唱”成了一道“背景音”,易先生看两眼晚报后再有一搭没一搭地溜一眼比赛现场。3个晚上下来,他觉得特沮丧,“笑不出来!没哪个节目给我留下印象。就在那里互相比着看谁贫!”

  记者的一位杂志编辑朋友陪老母亲看了3天比赛,形容自己是“硬着头皮坚持下来的”,“有点像是相声圈里人的一次自娱自乐。”她说。

  记者所住小区正忙着晨练的几位大爷大妈争着说,这几天的相声比赛都看了,“就想乐呵乐呵。不过比起前些年一些名段子,差远了!”一位姓赵的大妈说。

  据称,大赛目的在于“推新人、推新作、推动相声的发展”。但是,决赛的18段相声却让老百姓直观地看到了相声的“现实悲哀”———既触动人们笑神经又让人若有所思的作品实在寥寥。一位观众说:“《礼花兵与礼炮兵》、《春播》等,没什么意思。歌颂的味道太浓!”这话直白地道出了相声的本质———失去了讽刺的棱角,相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位叫“强122”的网友说:“这次大赛有些作品单调,乏味,古板,甚至像港台搞笑!我认为,创作的人没有生活经历,演出的人没有实际体验。没有把蕴藏在老百姓人堆儿里的‘笑料’开发出来。”一位叫“西部牛仔”的网友感叹:“终于演完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好更符合现实题材的相声。”

  相反,马季和刘伟合说的《富了之后》反而让人依稀感受到相声的讽刺韵味。一位叫“黄蓉6”的网友说:“大师和刘伟的相声真精彩,希望本次大赛的新人多多向大师学习。”网友“景观”说:“马季老师的相声确实辛辣,够味!”

  就在20多天前的去年12月8日,相声界老前辈马三立从艺80周年告别演出会,马老先生宝刀未老,几分钟内“包袱”抖落不停,让现场笑声不断。纵观此次大赛的平淡,马老先生的这场告别表演完全可以成为其活教材。

  除了失去讽刺现实的锋芒外,新相声、新演员的奇缺也让人日益感觉到相声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位著名相声演员一语道出了相声日渐式微的病根。他说,相声的关键在于创作。现在专门进行相声创作的人越来越少。创作、表演人员也在分流,有的改行写小品,有的写电视剧,有的做网站,有的当县长。但不能一味怪他们不务正业,老本行干得少。这是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小品。只有上春节晚会,相声创作才被认真地对待一阵子。电视日益普及,观众欣赏水平日渐提高,小作坊式的相声生产自然远远赶不上吞吐量极大的电视节目需求,相声的火爆自然也衍变成日渐式微。

  话是这样说,但中国观众面对“笑不出来”的相声大赛,仍然执着地怀念着70年代末期以后相声曾有过的那段辉煌。毕竟,老百姓需要笑声,生活需要笑声。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