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7日

星期

   

国际观察
日本提出“50年30个诺贝尔奖”可能吗

新华社记者 林小春

  日本在2001年3月出台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在不久前结束的百年诺贝尔庆典后,日本政府重申了这一目标,并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内设立了“研究联络中心”。这一举动在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评论说,日本政府“没有头脑”,纯属“狂妄之言”。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如此评论有点失之偏颇。如果与英国对比,诺贝尔奖问世百年中,英国已有89人获奖,50年中也远多于30人。今天,日本的经济和科研实力已居世界前列,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似乎不是大话。

  从资金投入上看,尽管日本经济近年来处于低迷状态,但依然是公认的经济大国,因而能够大量投入科研资金。日本2002年度财政预算总额减少,但科技等领域预算不降反升,近几年的科研经费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居发达国家首位。在基础研究上,日本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98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中微子有静止质量;2001年,日本科学家找到了宇宙中存在“宇称不守恒”现象的有力证据;日本克隆牛技术也基本达到实用化水平;日本还在研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宇宙模拟器”。此外,日本在纳米和新材料等领域位于世界前列,并参与了国际空间站和人类基因组等重大国际合作科研计划。日本正积极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机械、环境、材料和能源技术等各个领域扩张。

  资金投入和技术基础并不一定导致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问世百年中,日本仅有9位得主,其中科学奖7名。因此,对日本这一目标的怀疑不无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高度重视。早在1994年,它就提出“确保科技人才的基本方针”;野依良治获奖后,日本宣布,拨专款7000万美元为他建立研究中心;日本还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外国科学家到日本工作或合作研究。诺贝尔奖的颁发有“滞后性”,日本近十年来大量的科研投入将逐渐取得成效,2000年和2001年日本科学家连续得诺贝尔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为什么提出这一目标?有专家认为这是表明一种姿态。日本不仅是技术大国,而且还要成为科学大国,并提出“科技立国”;同时,这一口号也很具号召力和感染力。无论最终得到30个诺贝尔奖与否,从积极的方面看,它可鼓励更多的人才重视科学、投身科研;其目的正如2001年6月28日的《日刊工业新闻》文章所说,日本要成为“受世界各国尊敬的国家”。

  其他发达国家没有提出类似的口号,但也各有措施。美国的科研基础雄厚,每年都有科学家获奖,不需要制定目标;德国近年来在本土作研究的科学家获诺贝尔奖者日渐减少,德国已表示将大力改善科学家的工作环境;英国和法国等虽然没有提出相应的目标,但它们也制定了重点科研发展战略。在这些国家的财政预算中,资金投入都呈上升趋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近几年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科研投入;积极改革僵化、分割的旧科研体制,如把文部省和科技厅合并;重点发展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环境和纳米技术等;支持企业科研,为了促进成果产业化,还设立专门的技术转让机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法确定科研方向;在自己创造有世界水平的成果同时,开展国际合作。

  不过,很多专家表示,日本的这一目标或许适得其反。在这一目标下,科研体制可能失衡,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可能会投向易被诺贝尔奖评委会认可的、容易出成果、快出成果的领域,忽略其他领域的基础研究,并误导部分科学家把得奖当成科研的目的,最终反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