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18日

星期

   

曹县12头克隆牛“妈妈”待产
“克隆工厂”离我们多远

本报记者 郑燕峰 刘畅 蒋韡薇

  1月16日,山东省曹县漫天飞雪,位于城郊五里墩村的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繁育基地,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和3头本地鲁西黄牛排队走进了新产房。他们将产下中国首批“土生土长”的克隆牛。20多家媒体记者云集五里墩村,等待克隆牛降生的一刻。

  山东农科院教授马世援,是此次克隆牛胚胎移植的技术负责人。他说:“第一头出生的克隆犊牛,就用中国农村给女儿最常见的名字,叫‘大妮’,以后再出生的,就叫‘二妞’、‘三丫’……”

  16日,记者夜访克隆牛产房,明亮的白炽灯照射下,黑白花纹相间的奶牛一字排开,最外边,则是3头本地黄牛。克隆牛基地在五里墩村的归一集团。归一集团总经理于忠波指着这几头牛说:别小看这些黄牛,怀的都是荷斯坦奶牛。

  此次克隆牛,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陈大元教授研究小组研制出了牛克隆胚胎,山东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负责将胚胎移植到受体牛中。

  去年,深圳、莱阳培育出克隆牛,其胚胎一个从新西兰引进,另一个从日本引进,这次的家畜无性繁殖“克隆牛”,从构建克隆胚胎到克隆胚胎移植,都是由中国科研人员自己完成,因此被称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克隆牛。

  归一集团董事长王银香说,2000年底,马世援教授积极联系,我国著名克隆技术专家陈大元决定,在该村进行克隆牛实验。2001年4月,克隆胚胎移植开始进行。

  据介绍,克隆的过程大致如下:从牛耳朵上取下成纤维细胞,用其细胞核作为核供体,再从屠宰场取回废弃的母牛卵巢,取出卵母细胞,培养成熟后,去掉其中的细胞核,把作为核供体的细胞核放进去,完成核移植,并将其培养成克隆胚。此次共培养了600多枚克隆胚,但没有那么多受体牛,实际移植135头。

  每头牛的子宫内,都放了两枚克隆胚。60天至90天内,技术人员检查发现,有27头牛怀孕了,有双胞胎,还有三胞胎。后来,牛群发生流产,目前,仍然有12头正常怀孕。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这次克隆牛受胎率和一次批量创了两个世界第一。马世援教授对此进行了纠正。他说:“这种提法是不对的,只是农民的一种渴望,根据现有最新资料,我们只是国内领先,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对于国内空前规模的克隆牛实验,许多人士表达了强烈的产业化开发、应用愿望。

  马世援教授认为,克隆牛技术在生产、应用上有四大优点。第一,可以人为选择遗传品质和生产性能最好的牛;第二,可以控制性别,想繁殖奶牛就克隆母牛,从而避免了奶牛生产中经济价值不高的公牛犊的出生,使繁殖效益翻一番;第三,克隆牛生产原料成本低,包括牛耳朵和牛卵巢,一块牛耳朵上可取成千上万个成纤维细胞,十几年都够用了,制作克隆胚胎的药品虽然非常昂贵,但平均到每个胚胎上就很少了,即便加上一些硬件投入和人员工资支出,一个克隆胚胎的成本不超过100元,而目前一个冲卵胚胎的成本要近千元;第四,生产胚胎的数量几乎不受限制,市场需要多少就能供应多少,而以往,胚胎生产技术要取决于母牛的排卵数,一头母牛每年获得可用胚胎一般不超过20个。

  马教授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宰50头牛,就会有100个卵巢,最少获得1000个卵母细胞,卵培率达到30%,每天就可得到300个胚胎。一年休息两个月,工作300天,也会生产9万个胚胎。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令人兴奋。

  马世援认为,目前,我国奶牛存栏数少,产奶量低,受奶牛生物特性影响,繁殖率也低。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仅8千克,而世界平均水平是94千克。我国正在搞牛奶计划,马世援说:“我认为,克隆牛技术将会起到更突出的作用。”

  对于“克隆牛工厂”的设想,马世援认为,克隆技术距离产业化、实现大规模生产还有很大距离。为此,克隆牛迈向产业化还需要登上“三个台阶”。

  首先,克隆技术本身尚不成熟,马教授指出,现在的克隆胚胎技术存在“一低一高”,即受胎率低于实用水平,流产率高于正常水平。这批克隆牛的怀孕成功率只有20%左右,流产率为50%以上。而常规胚胎移植受孕率可达50%以上,正常流产率只有10%-15%。并且,此次克隆牛尚未出世,克隆牛的繁殖成活率尚不得而知;其次,产业化需要一定的工艺流程,克隆动物实现规模型、工程型改造,是必经之路;其三,克隆胚胎、克隆牛生产出来投放市场,消费者是否认可?也就是如何培育、营造市场的问题。

  据了解,美国已有6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克隆企业,国内西北农大的张涌教授注册了克隆公司,北京也注册成立了一家胚胎公司。马世援教授认为,现在建立克隆胚胎工厂适逢其时,克隆产业大发展一定是“快吃慢”,因为“快”就是先进,“慢”就是落后。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