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20日

星期

   

与青年谈世界经济发展史(19)
“德国最大的本钱在智力”

王东京 孙浩 林赟

  普法战争,是法国首先挑起的,本想一展帝国雄风,让德国俯首称臣,但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法国人不仅吃了败仗,而且还割让土地赔了银子,弄得是颜面丢尽、威风扫地。原先欧洲大陆的霸主,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败给一个曾任人宰割的附属国?他们弄不懂,思前想后,终于明白:德国人受的教育多,士兵们有勇有谋,所以打了胜仗。

  很早以前,德国人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投资很大。“铁血宰相”俾斯麦,喜欢用武力解决争端,属好战派,老天爷似乎很给面子,他总能以弱胜强,将胜利之旗插到他国领地。屡战屡胜,能归功于运气吗?当凯歌高奏,人们为俾斯麦大摆庆功宴时,他却将胜利的勋章,“送给”教育界。他认为,部队的作战水平高,得益于士兵的高素质,而士兵的素质又源于学校教育,所以,1885年,他70大寿时,从250万马克的贺礼中,拿出120万作为学位津贴,以鼓励学者。首相尚且如此,政府自然不会怠慢,在教育上决不吝啬,肯花“血本”,1900年,其教育经费达15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而英法在这方面的投入,则比它低许多。

  重教和尊师相辅相成,一流的老师,才教得出一流的学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师正是这慧眼识才、因材施教、培养千里马的“伯乐”。在德国,教师可不是“臭老九”,他们社会地位高、收入不菲、很受尊重,真正成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德国小孩一入学,就立志要当大学教授。由于想干这行的人多,竞争激烈,它的“门槛”自然不低,就拿小学教师来说,光凭高学历还不够,还得与众多对手一争高低,只有出类拔萃者,才会被学校聘用。

  尊师重教,光靠花钱还不够,德国人认真地琢磨其门道,不断改革,以求日臻完善。19世纪初,普鲁士的教育部长洪堡,对学校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并创办柏林大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70年代,德国进行了近代教育革命,规定接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都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用强制手段,“迫使”家长们送孩子们上学。政府使出这一招,旨在扫盲,打好了德国人的素质根基。1895年,德国的文盲率仅为0.33%,是法国的1/20,其教育普及程度,让其他国家自叹不如,望尘莫及。

  除普及教育外,德国当时的职教体系也很发达。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建筑、机器制造、采矿等部门,都建了技术学校,培养专业员工,1900年,仅普鲁士地区就有1070所工业实习学校,1910年,德国中等技术学校的在校生就达135.6万人。正是这些学校,输送出大量懂专业、会技术的人才,他们基础好、肯动脑子,很快就能触类旁通、操作娴熟,为德国日后经济的飞跃,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如果说,普及教育是打基础,职业教育是培养员工,那么,高等教育则是造就顶尖人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云集德国,无论是基础科学或是应用科学,都是独占鳌头,这样一来,德国理所当然成了全球的科技中心。20世纪初,德国有5000多名化学家,当时化学界的发现和发明,几乎全被他们垄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量子论、分子论、相对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数学王国里,希尔但特1899年出版了《几何原理》,消除了人们对几何公理的疑虑,第二年,他又提出了23个悬而未决的数学难题,对数学家们极富吸引力,使他们对德国心驰神往,“打起你的背包,到格廷根去”(格廷根:当时德国的一个科技中心),成了数学界的一句时髦口号。同样,在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领域,德国也是人才辈出、群英荟萃。从1901年到1914年,德国就有13人获诺贝尔奖,甚至20年后,在诺贝尔奖牌榜上,德国依然高居榜首。

  对一个国家而言,拥有先进的技术发明,虽然值得自豪,但却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看它们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德国的科学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没有躲在象牙塔里,也没有将先进的理论束之高阁,科研成果很快就融入生产中,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1866年,韦尔纳·冯·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随即,世界的两大电业巨头相继形成:西门子公司转变经营方向,推行电力技术,推广有轨电车;十几年后,电气集团爱迪生公司(即后来的通用电气公司)成立。这技术别国一下学不会,要进行电气化改造,自己干不了,干着急也没用,还得请这两大公司出马。这两大巨头,坐了老大这把交椅,说了能算,成绩斐然:不但完成了德国的电气化改造,而且,当时欧洲90%的有轨电车道路,也是他们铺的。科研成果,开辟了新的市场,给德国带来巨额利润。别国没有的,德国人先有了;别国没发明的,德国人先发明了,他人无法与之竞争。但由于德国工业起步晚,在许多技术领域也存在先天不足。好在德国人并不固步自封,对于本国没有的技术,他们就利用其人才优势,加以学习、吸收、创新,以求后来者居上。1856年,美国人珀金率先从焦油中合成染料,一改从大自然中提取的传统做法,使其成本更低、性能更优。按理说,先下手为强,在染料业上,美国应该更占优势,但德国人的脑袋好像更聪明些,他们很快将这项技术学到手,并加以改进,使其产品色泽鲜艳、品种丰富、耐洗耐晒,这一下,德国的染料比美国的更受欢迎,20世纪初,它就成了这个行业的霸主,占据了世界3/4的染料市场。

  教育投资,就像是涓涓细流,虽不会立竿见影,但它会逐步渗透到方方面面,时间一长,定能灌溉出一片片绿洲。1871年,德意志帝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虽说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尚不能与列强们相提并论。可30年间,它工业总产值提高了4.7倍,外贸总额增加了3倍。一战前夕,其技术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整,实力远远超过了英法,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美国人在参观考察后,对这一成就大发感慨:“德国最大的本钱在智力”。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