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31日

星期

   

家事档案
温暖的生活

刘垣宝

  几年的取暖经历,让我对暖气管道的坡度、膨胀水箱的位置、在哪儿泄压排气琢磨了不少,懂得了不少,但更多的是懂得了生活。

 

  我家在北山的老平房里已住了40多年,烧暖气却是近五六年的事。对冬天的取暖的记忆,父辈们可能更多的是土火炕、土火墙,而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自家的土暖气。

  之所以说暖气“土”,是因为从取暖锅炉到暖气片都是自己制、自己安、自己烧的简易暖气。拿我家来说,最早的取暖锅炉是把铁管弯圆埋在炉子里的圈;暖气管道如浇菜地一般,粗细不一橡皮软管有一节、没一节地接着三通和铁管,土得不能再土;暖气片则是从厂废铁堆里要回来的铲运机散热片,满身油污和锈渍,更是土得掉渣。而就是这套设备,在我家1994年开始投入使用,并且一用就是三年。当然效果可想而知,散热的只是刚出炉膛的一截上水管,三间房取暖仍依靠土火炕和土火墙。

  到1996年我哥结婚布置新房时,终于扒掉了土炕和土墙,取而代之的是新砌了一个炉子,这样,以两个炉子分带两屋的暖气。当时,为求暖气管照顾到各小屋,上水和回水软管都依门、依墙而过,造成管路太长、拐弯太多、排气不好,结果煤没少烧、烟没少冒、墙没少熏,破旧的管道漏水不少,暖气增热却不多。在“1997年那是一个春天”还没到来时,我和父亲就商量着改暖气。

  谁知,这一改便一发不可收。1998年为改变屋里取暖又脏又差的状况,在父母亲屋外又新砌了一个炉子,把取暖锅炉圈换粗了,暖气片也鸟枪换炮,结果效果不错。1999年在我屋外再砌一个新炉,除还用散热片以外,其他都有所改进,特别是在炉子上新增了一个上水小锅,利用火口余热,双锅炉包取暖。但由于这样功率太大,加上散热片上水、回水都在上部同一位置,水循环不好,常常是散热片不热,开水反被顶得在排气管中直往房顶喷。于是2000年接着改,在房头重砌炉子,制作了一个下为粗圆管、上为双层火口、中间短管相连的立体式小锅炉,新买了4组暖气片依后墙一线型安在三间房内。虽然此时父亲已患脑梗塞、半身麻木多年,但凭着退休前曾是全厂最好的钳工技师的技术,在我上班时,自己在家完成了安装。经过试烧,暖气片热得烫手。可父亲却没能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温暖,在象征着温暖、团圆、幸福的新年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走了,我的改造并没有停止。因为立体式的小锅炉仍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晚上封火后,炉套中的水多方位地吸走了煤中的热量,使煤火每晚都只着透中间便熄灭,每早生火不说,回水道也常常冻裂。特别是每当想起父亲在大烟煤黑黄的烟气中生火、添煤的情景,我的心里总涌起一股酸涩。我不愿让这一幕再重演。在我2001年结婚时一咬牙花820元买了一个专烧暖气的蜂窝煤炉,告别了那大煤、大烟的年代,迎来了比较干净、温暖的现在。

  几年的取暖经历,让我对暖气管道的坡度、膨胀水箱的位置、在哪儿泄压排气琢磨了不少,懂得了不少,但更多的是懂得了生活。

  每当我摸着温热的暖气,我总会想起父亲怕我冷,半夜起来为我往炉子中加煤的事,让我感受到生活中的亲情;想起管活接长一点安不上、短一点对不上,弯头多拧几扣坡度不够、少拧几扣漏水的安装,使我明白生活中会有许多的逆境;想起操劳一生的母亲往年天不亮就冒着寒风去捡煤块的情景,我体味到生活的艰辛和凝重;想起一块蜂窝煤3天之内由一毛八分涨到两毛五分,我和妻翻遍所有口袋凑不够一车煤钱的窘境,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想起以前暖气软管到处接的样子,自己都觉得好笑,特别是暖气有一点气堵就不好烧的经历,让我明白土暖气不“土”,它之中也有新知识,深深懂得面对生活更要有科学、正确的态度。虽然现在还有母亲屋中的暖气片偏低,热水不好顶不过去问题,但这没有关系,我还会继续改造,因为这就是生活,我们不仅要继续生活下去,而且要温暖地生活。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