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2日

星期

   

新闻特写
知识英雄 当之无愧

本报记者 邓琮琮

  今天上午,王选、黄昆两位院士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接过了江泽民主席授予的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500万元奖金。他们是继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之后,获此殊荣的两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

  根据我国1999年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单项奖金高达500万元,相当于上个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金额,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诺贝尔奖”。与其他奖项不同,此奖在经过各项评审程序后,需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授予,显示出国家给予一位科学家的最高评价和荣誉。

  此次获奖的两位院士是在7位候选人中产生的。

  王选与印刷革命

  王选,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王选是著名的计算机应用专家,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由于他的科学研究及基于此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我国的印刷革命。

  从1975年开始,王选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跨越当时日本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研制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的方法,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相应发明专利。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

  同时,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

  20世纪80年代初,王选院士便开始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工作,成功地闯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市场化道路。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黄昆靠什么取得最高奖

  黄昆,中科院院士,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浙江嘉兴人,1919年9月生于北京。

  黄昆对固体物理学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20世纪40年代,他提出的固体中杂质缺陷导到 X光漫射的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外国学者证实并得到应用,被称为“黄漫射”。

  1950年,他同夫人艾夫·里斯(李爱扶)合作,首次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该理论与前苏联佩卡尔发表的有关辐射的理论,被国际学术界称为“黄─佩卡尔理论”或“黄─里斯理论”。

  1951年,黄昆首次提出晶体中声子和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为1963年国际上拉曼散射实验所证实,被命名为一种元激发──极化激元,所提出的运动方程,被国际上称为“黄方程”。

  黄昆与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教授合著的《晶体动力学理论》,1954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著作,是该领域科学工作者的必读之书。

  黄昆还著有《固体物理学》,与谢希德合著《半导体物理学》,对高等学校中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的教学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1977年,黄昆调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十多年中,他与年轻的同事合作,先后在多声子跃迁理论和量子阱超晶格理论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以他为学术带头人,半导体研究所成立了我国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创并发展了我国在这一材料学和固体物理学中的崭新领域的研究工作。

  1980年以来,黄昆与他人合作发表了《无辐射跃迁的绝热近似和静态耦合理论》等论文,解决了二十多年来国际上在此理论发展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本报北京2月1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