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6日

星期

   

愤怒的温情

老酷

  在《因幸福而哭》和《不死的火焰》两本书中,摩罗以往义无反顾的激愤淡化了。诚然在处处压抑的环境中,激愤可以给我们一些阅读的快感,然而对于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和阅读者而言,这种快感往往得不偿失。在这两本书里,更能打动人的是那种含情脉脉的温柔,在《把敌人变成人》、《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让温情点亮男人形象》等篇什中,愤怒的指控变成了舒缓的叙述。如果前者给我们带来的是山崩地裂的震撼,那么这种叙述带给我们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更让人欣喜的是,摩罗把“善”与“真”处理得非常谐调。在“真”的层面上,摩罗是一个精神战士,然而在“善”的层面上,摩罗却更接近于一个微笑着的神职人员,在微笑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轻轻的叹息:“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或者因幸福而宁静,或者因幸福而哭泣。”如果说《耻辱者手记》像刮骨疗毒一样让我们流血的话,《因幸福而哭泣》和《不死的火焰》,则让我们像听到了久违的鼓励和安慰一样情不自禁地流泪,让我们发现,自己的心灵并没有完全硬化,成为结石。

  由于国人对现实洞察力的普遍缺失,写作者大都离“真”较远;由于国人对于爱的感悟力的丧失,写作者们所能提供的文本普遍“乏善可陈”。摩罗分析了当代文学所存在着的种种缺陷,并指出了超越这些缺陷的可能性:“以悲悯之心怜恤人心的阴暗、权谋的肮脏、暴力的血腥的,以光明之心照耀人心的阴暗、权谋的肮脏、暴力的血腥的,以仁爱之心拯救人心的阴暗、权谋的肮脏、暴力的血腥的———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作家,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作品,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灵魂。”(《寻找另一种文学模式》)。

  从现实关怀的“真”入手,在终极关怀的“善”上落脚,这是摩罗区别于其他写作者的主要标志。这让我感到欣慰之余却又生出些小小的不满,无论求“真”的写作,还是向“善”的写作,都还只是人文-社会学范畴的写作,离纯粹意义上的审美和艺术都还有距离。

  我们可以期待摩罗在创作和批评上将“真”、“善”、“美”天衣无缝圆润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说,也许仍然是个苛求,然而当更多的写作者还在体制话语的束缚中吃力地向“真”与“善”爬行,或者绕开“真”与“善”飞快地向“美”逃遁,可资苛求的写作者少之又少的时候,我只能将这些苛求强加在少数到达了“真”、并已经在“善”的道路上前进了很久的跋涉者身上。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