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7日

星期

   

一歌一曲总关情
――汕头市工人文化宫文化拥军纪实

王明金 张爱民

  登陆艇尾随着六号热带风暴,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像一片落叶不停地摇摆着,向某海岛驶去。艇上,是广东省汕头市工人文化宫组织的一群演员,他们要去慰问驻守在某海岛上的官兵。

  一排排恶浪压向甲板,演员们被浇得浑身透湿。不少人晕船呕吐不止,脸色发白。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他们终于登上了小岛。

  顾不上休息,演员们就冒着酷暑,开始为官兵表演。《海岛情》、《女兵的风采》、《兵哥哥》等声情并茂的节目,引起守岛官兵的深深共鸣,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1999年4月,该文化宫领导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一组军人道德组歌,便连夜组织干部员工加班加点录制成1600多盒录音带,派人送到附近部队官兵手中,并派出文体骨干分片分点到部队排练教唱。

  18年来,汕头工人文化宫的演员们上高山,下海岛,走边防,先后自编自排260多个文艺节目,深入部队慰问演出。他们为部队培训文艺骨干3000多人次,举办军民同乐大型文体活动140多场次。

  如何使常年守在高山海岛上的驻汕官兵娱乐有人才、有器材,也是文化宫干部群众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这个文化宫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每年都要组织文体骨干到驻地陆海空三军中,调查了解文体器材损耗、欠缺情况,以低于市场价帮他们选购,送到各单位。他们还结合经常性的慰问演出活动,组织骨干力量,帮驻汕部队维修各种文体器材。

  对于条件艰苦的海岛哨所,文化宫则派出技术人员,帮部队设计、规划、修建活动场馆。近年来,文化宫先后协助部队建起了“水兵俱乐部”、“多功能娱乐室”、篮球场、乒乓球室、荣誉室等,并协助培养了数百名文体骨干。他们给一些条件艰苦的部队赠送高级音响、扩音机、音箱、电视机等配套设备200多台(套)。某舰艇大队在建荣誉室时,文化宫还派出一流的美工、书法、设计人员,蹲在营区一干就是几个月。

  为了协助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该文化宫还辟出场地,利用自身人才密集的优势,开设了美术、音乐、摄影、新闻写作、书法、电器修理、电脑操作等专业课程。几年来,在这里接受专业培训的官兵达3000多人次,造就了一大批文艺、体育等方面的骨干。如今,这些受训官兵创作的作品,有210件在省、市各种比赛中获奖;有39人被省、市文联、摄影等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不少战士退伍后,利用在文化宫学得的一技之长,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理想岗位,有的还为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海上流动图书馆”是文化宫干部群众拥军的新举措。当他们了解到官兵在远航中单调的生活情形后,便集思广益,想出了帮助解决困难的好方法:建一个“海上流动图书馆”。

  他们找到一家工厂,订做了两只大铁皮箱,按照大32开本图书和大16开杂志的规格设计隔层,合则成箱,开则成书架。底下安装滑轮,便于移动。

  每当有部队出海,都提前通知文化宫,文化宫则挑选格调高雅、版本最新的图书装箱,送到舰艇上,供远航战士出海阅读。平时没有任务,则各舰艇官兵轮流传阅。

  从那以后,出海官兵对着大海呼叫消遣的情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甲板上,舱铺上,暂无任务的指战员人手一册,在书的海洋里寻找乐趣,寻找知识。

  该文化宫还与驻汕部队联合创办了汕头市首所军民业余政治学校。目前,这个业余政治学校已经坚持开办了近7年,在人们的心目中,业余政治学校已是军民共建工作向高档次、高品味迈进的象征和标志。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