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10日

星期

   

学者论坛
是挑战也是机遇

陈江生 缑军勇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美国经济一直起着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然而,2001年以来,其发展却遇到巨大困难,并在“9·11事件”之后,陷入衰退之中。虽然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预计2002年美国GDP增长为0.7%,但是不论怎样,美国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高速增长期毕竟已经结束了。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美国经济衰退引致的需求疲软,使美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度下滑。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01年1-8月份美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35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86%;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从年初的8.64%一路下滑到9月份的负3.10%,美2001年全年对外贸易出现1983年以来首次负增长。这势必对国际贸易形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这种负面影响有多大呢?

  众所周知,当经济衰退来临,人们收入下降时,首先考虑的开支节省是停止购买目前不急用的商品;其次是把购买转向价格低廉的替代品。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美国的消费者需要削减开支时,他们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购买大型耐用奢侈消费品的支出;如果这还不足以平衡收支的话,则会考虑把眼光从昂贵的意大利服装转向便宜的中国产品。因此,可以预期,美国的经济衰退不仅不一定会给中国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反而可能是机遇。

  首先,从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结构上看,美国的经济衰退并不会如许多人想象中的那样将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巨大的威胁。根据美中贸易委员会的统计,2001年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额居前十名的商品分别为:电子仪器、家电产品(39.24亿美元),发电设施(31.70亿美元),鞋类产品(25.29亿美元),玩具类产品(21.07亿美元),家具类产品(17.51亿美元),服装类产品(15.66亿美元),塑料制品(7.20亿美元),皮革、旅游制品(6.91亿美元),医疗仪器(6.57亿美元),钢铁(5.69亿美元)。这些商品是美国人主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属于收入需求弹性很弱的商品。这就意味着,当美国消费者削减开支时,中国的产品并不是他们首先要少买的东西。

  其次,从中国产品的档次上看,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可以称得上物美价廉。在美国不但市场占有率高,其质量接近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优势在于价格非常低廉,劣势则主要在于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因此,在经济衰退中,当美国人感觉到发达国家日用产品的物美价昂时,正是中国产品依靠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的好时机。因为,在经济疲软时人们更容易放弃品牌,寻求实惠,从而形成众多高档次消费者转而青睐中国产品。加之中国产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相比,不但没有价格方面的劣势,而且有声誉和质量方面的优势。如果这种状况能够持续一个较长的阶段的话,那么,当新的经济复苏到来时,习惯了中国产品的质优价廉的美国消费者也许会确立新的品牌观,使得许多中国的品牌成为21世纪美国市场的新名牌。这并不是没有历史经验可循,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现在号称世界第二大发达国家的日本还是世界第一大假货(不是劣货)生产者,正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80年代的低速增长,才使得日本货在美国市场上成为与美国货并驾齐驱,甚至超过美国货的商品。

  再者,我国加入了WTO,为我国扩大对美国及其他WTO成员方的出口提供了制度保证。一方面,国内的制度调整将会对出口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将对生产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品(诸如纺织、家用电器、矿产品、建材产品等)的企业实行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同时继续扩大有出口权企业的数量,未来还要把外贸出口的特别许可和审批制改变为任何企业都可以出口的备案制,简化出口手续和减少各种出口收费,政府将继续加大在出口信贷、利率优惠等方面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所有的这一切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外贸出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将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贸易出口一直受到许多国家多方面的限制。据世贸组织去年11月27日发表的一份报告,去年上半年有41个国家发起反倾销,总案件数为134起。美国是发起对外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中国则是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上述调查中有22起针对中国,其中10起由美国发起。在中国加入WTO后,我们可以预期,在WTO的无歧视性原则的规定下,目前一些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工业化国家对我国在不同程度上普遍采取的有条件的或有限度的最惠国待遇及滥用不合理的、建立在歧视性标准基础上的反倾销补贴措施等不正当的贸易限制政策会有所减轻,这样便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外贸出口的国际环境,促进我国今后的外贸出口。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美国的经济衰退虽然会对我国的出口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机遇大于挑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