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21日

星期

   

前沿关注
让梦想变为现实
――走近张江高科技园(下篇)

本报记者 罗新宇 林蔚

  王海波,一个在复旦大学教了10年书的生物教师,1996年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张江火炬创业中心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五六个汉子,除了技术和满脑子的创业梦,一无所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和一间4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是张江园区免费提供的。

  没有资金,对一个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几乎是致命的硬伤。但王海波是幸运的。

  作为最早进来的高科技企业之一,1996年1月,他获得了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的200万元创业资金。

  王海波说:“这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第一笔风险投资。”

  2001年,公司成功改制,谋求在主板上市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个有望获得国际专利的国家一类新药和一个国家二类新药已获准进入临床,另外,年内还有几个专利新药有望获准进入临床。公司设计一新的科研办公智能大楼即将竣工。

  从复旦到张江,从一所大学到另一所大学,王海波完成了一介书生向成熟企业家的蜕变。

  为了让更多的王海波们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走出来,张江专门划出1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技术创新区,建设了1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器。

  华迈计算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郭建峰,1997年大学刚毕业,整天喝酒、幻想。但到1999年,他的命运开始改变。这一年,他在张江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2001年,郭建峰成功并购了美国硅谷一家在远程教育方面颇有实力的MGI公司。年仅28岁的郭建峰开始在硅谷和张江之间游走。今年,公司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人民币。

  为了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梦想成真,张江的孵化器不断“扩容”。

  从最早的张江科技创业基地、浦东软件园(一期)到现在的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东部)基地、高校高科技产业园、国家留学生创业园等五大新生代孵化器先后崛起,一批信息、生物医药类创新企业在这里脱颖而出。

  设在龙东大道一栋简易办公楼里的张江开发公司,在其接待大厅里的开发区沙盘前,每天都有人前来观摩,规划着未来自己的企业在张江的位置。据初步统计,平均每天都有两家企业前来注册。这里既有海内外的知名企业家,也有除了梦想一无所有的穷书生。

  步履匆匆的创业者,使得这里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活力。

  复旦大学几位硕士研究生自筹资金10万元,在张江创办了上海博达数据通信有限公司。不到两年,该公司开发的产品已覆盖金融、邮电、商务等计算机应用领域,成为上海浦东软件园的骨干企业之一,2000年上交税收729万元。

  在张江,一个良好的风险投资市场环境正在建立起来。创业企业在起步阶段,可以获得浦东新区政府提供的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和科技人才资助资金。到发展融资阶段,创业企业可以通过中介组织提供的融资服务寻求风险投资。截至目前,张江的风险投资公司已经由一家发展到46家,注册资金15亿元人民币,基本上覆盖了从种子基金到战略投资的全过程。

  一个以“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为核心的创业氛围,一个以“鼓励成功、宽容失败”为核心的创业文化,正在张江形成。

  园区开通了创业网站,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南;这里有创业者俱乐部,有投资者沙龙,还有刚刚成立不久的老总俱乐部,创业者可以在这里分享成功者的喜悦、失败者的苦恼。

  此外,为了建成世界上最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张江专门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鼓励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者、设计者,给予股权和实际贡献相当的报酬。

  上海市政府曾重奖王海波及其创业人员109万元,副市长周禹鹏当时说了一句让人难忘的话:这里所营造的一切,就是要让你们背着书包进来,成为百万富翁出去!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