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27日

星期

   

投在历史上的长长的影子

朱正琳

  20世纪被人们在1999年底就迫不及待地送走了,到了2000年(2000年真是身份不明的一年啊!),各种喧哗一时的“回顾”与“反思”迅速地沉寂下来,仿佛20世纪已经永久地成为过去。然而,当我们确实已跨入新世纪之后,却发现有些“留在历史上的‘长长的影子’”并没有把人们划定的新旧界限放在心上,它们毫不犹豫地跟随着我们,投向了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因此,在那些为抓住商机应时的喧哗声沉寂之后,另一些响动不大却认真深入的“回顾”工作理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贵州教育出版社陆续推出的《二十世纪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丛书》就是一例。“留在历史上的‘长长的影子’”一语,就出于这套丛书的总序。完整的原话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书本身的魅力固然重要,可那留在历史上的‘长长的影子’,同样令人怦然心动。”主编陈平原先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这套丛书的立意。丛书编选的都是20世纪在中国出版过的旧书,但“与一般意义上的遴选‘经典’不同,本丛书关注的是几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选书的标准,在于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力’”(见“总序”)换句话说,编者意在通过这套丛书来回顾、检视并记录这些书籍在20世纪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留下的种种印记。因此,每本书的正文之前都配有专家写的长篇导读,“将书籍本身的评介与‘接受史’的叙述融为一体,并渗入个人的阅读体验”(见“总序”)。要言之,“接受史”是这套丛书立意的中心概念。回顾一个世纪,不述说“产生的故事”,而述说“接受的故事”,不追溯发光体的光源,而只寻觅它留下的“长长的影子”。这角度,自然有些别开生面。不过这角度却是一点也不讨巧,工作只怕是要比编一套“20世纪某某经典”艰巨得多。

  到目前为止,已出版的只有6种,这项工程显然才刚刚开始。但一开始就显得劲道很足,颇为可观。已出的6种书是:《词语的知惠-清末百科辞书条目选》(钟少华/编钟少华/导读)、《点石斋画报选》(陈平原/选编陈平原/导读)、《死水·神话与诗》(闻一多/著孙玉石/导读)、《章太炎的白话文》(章太炎/著陈平原/选编、导读)、《鲁迅杂感选集》(鲁迅/著何凝(瞿秋白)/编钱理群/导读)、《尝试集·尝试后集》(胡适/著陈平原/导读)。从读者的角度看,单是这些书的挑选已经带出许多新鲜信息,再加上一篇篇厚积薄发的导读,“旧书”又何旧之有?

  说到“导读”,可以说这每一篇“导读”都写得洋洋洒洒。专家的见识加书生的情怀,严谨的考订加“同情之理解”,“故事”都讲得有声有色而又有理有据。以陈平原为《章太炎的白话文》撰写的“导读”《学问该如何表述》一文为例,先是辨析该书所收文章著作权(史有争议)的归属问题,继而考察了书中各文的来龙去脉,然后论述了这些文章的意义与影响。一步一步,层次分明,不仅让读者明白了“古文大师”章太炎先生其实也是“白话文的先驱”之一,而且也让读者明白了“白话文的另一渊源”———文学写作之外的“讲学”。

  再举一例。钱理群写《鲁迅远行之后》(见《鲁迅杂感选集》),不说鲁迅生前,但说鲁迅身后。长长的一个故事,写了8万余字,写尽了鲁迅的被理解和被误解。言在书外,意在言外,写得却是酣畅淋漓且文情并茂,很像一篇抒情长文。仔细读来,便知也是言必有据,字字句句都有出处,不离学者本色。

  其他各篇“导读”也非泛泛之作,只是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能一一评介。有句老话说:“书有书的命运”。可以说这些“导读”书写的就是“书的命运”,而这种书写以及这套丛书的编选又成了这些“书的命运”的新章节。接下来想必是新一轮的阅读和误读。由此看来,“接受史”也是一部生生不息的历史。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