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1日

星期

   

全景透视
日企为何加速移师中国(上)

本报特约撰稿 管克江

  当前,日本企业界正掀起一股向中国转移生产的热潮。日本企业加速移师中国原因何在?专家认为,这既是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也是各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国际竞争力大幅下降

  日本经济之所以经历10年不景气,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是公认的原因之一。战后日本实施非均衡型赶超战略,由政府制订计划,银行提供资金,用“护送团队”方式优先发展有益于国计民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使日本在短短数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随着日本这一经济体制趋向成熟,其重生产、轻消费,重规模、轻收益,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研究的弊端日益显现。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大幅升值。此时,日本应抓住时机改革经济体制,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制造业中淘汰夕阳产业,培育朝阳产业。但是日本政府并未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危险,虽然于1986年发表了“前川报告”,建议“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海外直接投资,实现国际分工,增加商品进口”等,但是产业调整并未落到实处。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的政治经济环境消失,欧美国家在民用消费品方面竞争力不断加强。而日本却因泡沫经济破灭无暇顾及经济改革,产业竞争力不断下降。据瑞士国际管理学院的评估,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前3名下降到2001年的第26位。

  “制造大国”正在空洞化?

  日本制造业的海外转移在产业调整中引人注目,因为日本曾以“制造大国”著称,日本贸易立国主要依靠的就是强大的制造业。制造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向海外转移生产,欧美成为转移重点,亚洲只占很少部分,亚洲地区中又以亚洲“四小龙”和东盟五国优先。1994年,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首次超过欧美地区,达到122亿美元。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大幅减少。199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660亿美元,80%在欧美地区,对亚洲只有71亿美元,对中国只有区区7亿美元。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增加是近一年多的变化。日本某些媒体和学者常发出“产业空洞化”的警告,称因为制造业向中国等亚洲地区转移生产,导致国内生产不振,失业增加。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这种谬论是站不住脚的。有识之士指出,解决产业空洞化的途径不是留住已失去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勉强维持就业,而应通过技术革新培育和壮大高技术附加值产业,完善服务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未完待续)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