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0日

星期

   

人在他乡
外高打的坐小公共

本报驻外高加索记者 关健斌

  从某种角度上讲,“的哥”能反映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面貌。无论在哪儿,当你从机场、火车站,或者码头、长途汽车站走出来,都会遇到迎面而来的“的哥”。在外高加索工作快一年了,在莫斯科、巴库、第比利斯和埃里温也经常与当地的“的哥”打交道。在与“的哥”们的交谈中,我越来越发现这里的“的哥”不可小觑。

  好车坏车都能当出租

  初到第比利斯时,记者还没有完全走出机场就被一群“的哥”围住。他们一面口中不停地念叨着“塔克西、塔克西”(俄语中的“出租车”),一面主动地帮我搬着行李。这时,记者发现机场旁边一字排开的出租车队伍里从奔驰到拉达,啥车都有。

  在外高“打的”,你可别奢望能拦到一辆货真价实的出租车。否则,你就是等上一天,恐怕也难看到一辆车顶有“ TAXI”标志的出租车。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此时,只要你伸伸手,不出一分钟,准会有一辆汽车停在你的身边,而且收费准比国家规定的出租车价格便宜很多。在外高的街头,记者看不到出租车,但路上跑的又全都是“出租车”。

  在莫斯科,尽管也有许多家出租车公司,只不过与满街跑的冒牌出租车相比,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少了。许多的“拉达”车已经破得不像样子,除喇叭不响,车体上下响成一团,扔到大街上恐怕都没人要,但就这破车也成了一些人全家生活的惟一来源。

  路远路近都不打表

  莫斯科的“百姓出租”确实方便了群众,大街上到处都是车,不怕打不着。价格也随行就市,可高可低,若碰上哪位司机大发慈悲,白拉顾客一程的也不罕见。有时与司机聊得高兴,下车给钱,他反倒觉得见外了,一气之下,说不定会把你再拉回去。

  一般来说,真假出租车都是不打表的,顾客上车后都要和司机砍价。在莫斯科,一上路,不管有没有发现出租车,你都可以把手伸出去,肯定没人说你神经不正常,莫斯科百姓都这样打的。看到奔驰、宝马等好车,也不必“心里打鼓”。如果司机想顺路挣点外快的话,他们是不会“拒载”的,而且价格绝不会比伏尔加、拉达贵。

  苏联解体后,大部分出租车公司都散了伙,没散的也多把车包给司机,交5年份子钱后,车就属于个人了。一次,记者还真打到了一个正规的出租车,但上车后发现里程表早就被卸掉了。司机说,现在没人跑表,国家规定的价格要比他们最后向顾客实际收取的价格高几倍。按表跑,早就没人坐了。他说,在俄罗斯开出租车是很辛苦的,因为,莫斯科市民只要有车,谁都可以跑出租,没任何限制,这样一来,反倒苦了他们这些职业司机,生意远远不够。

  公车私车给钱就拉

  近年来,莫斯科也出现了用公车捞外快的现象。前些天,记者出差经过莫斯科时就享受了一把“司长待遇”。那天,记者出去办事回来,随手打了一“的”,这是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车身看起来显得干净。当记者刚说去中国大使馆时,司机想都不想就说:“上来吧,我知道。”上车后,记者才知道,这辆车是俄外交部一司长的专车。攀谈中,记者得知,专车司机的工资不高,孩子不少,所以在工作间歇之余就出来赚外快。他的领导也知道此事,但是只要他不误事就行了。记者发现,这位司机很注意卫生,在顾客可能踏脚的地方都垫着报纸,他说:“等拉完活后,我再把报纸撤走,这样当这部车的真正主人上来时,汽车内仍是一尘不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出租车司机也有了“市场经济”头脑。一次在格鲁吉亚,记者打完“的”下车前,“的哥”给了我一张卡。拿来一看,是一张服务卡,卡上用英文、俄文、格文3种语言写着“欢迎下次乘坐”字样,并注有联系电话和司机姓名。这位“的哥”说,持此卡打车,电话预约不仅不加钱,反而优惠。

  最离奇的是,有一次,记者还打了个小公共。那是在亚美尼亚,我有急事,拦了半天都没有拦到车,没有办法就一直伸着手。正当我伸着手无可奈何之际,一辆小公共停了下来。司机说,他跑的线路现在没有活,可以拉我一趟。情急之下,我只好坐上这辆小公共。这可说是最有意思的一次打的。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