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3日

星期

   

国防话题
小事情 大道理 百姓心中有杆秤

叶豫峰 宋方

  一架空军的飞机因故迫降在老百姓的麦地里,面对这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怎么办?

 

  背景

  2001年12月21日,南京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二团副师职飞行教员刘志盈在执行一次转场飞行任务途中,因发动机发生故障,飞机失去动力,被迫降落在河南省郸城县双楼乡韩老家村外的一片麦地里。本报在2002年1月13日的“军旅”版上,以《生死迫降》为题,详细报道了那场扣人心弦的战斗。

 

  早春三月,受中国青年报军事部的委托,我们两位采访者和刘志盈同志一道,再次来到飞机的迫降地,走访那些朴实而无私的人们。

  部队的飞机在我县迫降,没有机场,没有跑道,飞机会怎么样?飞行员又怎么样

  河南郸城县副县长朱俊杰(事件当事人):

  去年12月21日下午5点多,我接到县武装部张政委的通报,心里一愣:部队的飞机在我县迫降,没有机场,没有跑道,肯定要出大事,飞机怎么样?飞行员怎么样?必须赶快组织抢救。

  可当我赶到飞机迫降现场时,看到现场已经被群众用木桩、绳子和铁丝围起来了,许多村干部已经组织群众把飞机保护起来了。

  郸城县双楼乡乡长郝建军(事件当事人):

  当我听说飞机迫降在我乡韩老家村时,心里非常紧张。赶到现场一看,飞机周围里三层、外三层都是群众,争着、挤着要看飞机,有的还想伸手摸一摸飞机。我想千万不能让群众碰坏飞机,于是,我赶快安排乡派出所增加干警,加强警戒,同时,安排韩老家村委骨干保护现场。韩老家村的群众有的从家里拿来木棍、绳子和铁丝,把木棍埋在土里当木桩,在木桩上绑上绳子和铁丝,把飞机围了起来。

  飞行员告诉我,部队的领导晚上才能赶到,我想晚上领导来了,黑灯瞎火的无法指挥和调查,就赶紧安排人找到王店村个体户王国贤,让他把家里的发电机贡献出来。王国贤二话没说,就和家人一起,走了两里多路,硬是把20多公斤重的发电机抬到了现场,并且买来几个200瓦的大灯泡,解决了照明问题。

  解放军的飞机落到咱地里,咱也正好尽个力

  郸城县双楼乡书记范鹏翔(事件当事人):

  我从县里开完会赶到现场时,已是下午五六点钟了,部队领导已经赶到,正在检查飞机。

  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如何解决,离开飞机到县里、乡里吃饭都不可能,只有在当地群众家里做饭。我把想法一提,许多群众就自发地站出来:我擀面条,我做烧饼,我拿蒸馍,我烧羊肉汤,我家拿碗筷……

  直到飞机运走,没有一个人说我家的麦子怎么办?我家的东西怎么办?一个老党员说:“解放军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流血流汗,有的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咱损失点麦子算个啥。眼前解放军的飞机落到咱地里,咱也正好尽个力。”

  飞机落到我的地里,就是我的贵客

  韩老家村村民、麦地主人韩成义(事件当事人):

  当我看到飞机从村北头滑下来,一头栽在俺的地里,心里直纳闷:部队的飞机咋会落到我的地里?肯定是出了问题!飞机那么快地栽下来,里面的人一定会受伤,我赶紧往地里跑。

  等我跑到地里,飞行员已经从飞机里出来了,我一看人没事,就走到飞行员跟前问:你多大了?飞机出什么问题了?吃饭了没有?

  这时有很多群众踩着我的麦地,从四周走过来,越聚越多。飞行员对我说:“老乡,这下把麦地都踩坏了。”

  当时我心里确实很心痛,心里还想这咋办呢?但当我看到有的群众已经踩上飞机往座舱里看,有的小孩在摇飞机的机身时,我想这麦地踩坏了才值几个钱,飞机要是被扳弄坏了,损失可大了,保护飞机才是大事。我就赶紧劝群众往后退,不要让小孩接近飞机。

  飞行员又对我说:“你放心,部队会给你赔偿的。”我当时说:“飞机落到我的地里,就是我的贵客,只要飞机安全,我就高兴了,赔个啥!”

  一看飞行员正在说话,我放心了

  韩老家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韩凤新(事件当事人):

  那天中午,我接到乡里的电话,让我们赶快抢救飞机和飞行员。我一听说有飞机落到我们村的地里,心里非常着急。平时从电视上看到,飞机一掉下来,都是机毁人亡,一死就是几百人,我想这下不知道多少人会出事。

  等我赶到地里,看到一个飞行员在跟韩成义说话,我才放心了。接着安排每个队派10个民兵,立即到迫降点保护现场,10米内不准有人进去。

  大卡车开来了,一下挤进100多人

  韩老家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韩成钊(事件当事人):

  21日晚上8点40分左右,部队领导对飞机进行了检查和鉴定,决定把飞机拆开后装车拉走。

  大卡车开来了,用不着招呼,一下挤进了100多人,准备抬飞机。

  晚上很冷,飞机机身上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再加上机身是个圆柱体,没有抓手,整个飞机又冷又滑,无从下手,要想把飞机抬到与肩膀一样高的车厢上很不容易。因此,第一次抬时没有抬起来。

  后来,我想在机身下面横过几根木棍,用木棍在机身下面抬,这样能够让大家用上劲。结果这一次大家喊着“一、二,嗨”、“二、二,嗨”的口号,硬是把1500多公斤的飞机机身抬了起来。

  但是这时问题又出来了,在把飞机抬到与人齐腰高时,还能用上劲,再往上抬又使不上劲了。这时,有的人就钻到机身下面,用脊背往上顶,有的人用肩膀往上扛,大家一鼓作气把飞机抬高,站在机身后半段的人,后来就把飞机举过了头顶。这一下算是把飞机抬上了车厢。

  部队的同志担心机身和车厢直接接触,会磨坏机身,我们就找来麻袋,装上麦草垫在机身下。飞机离开田间地头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点多了。

  为部队服务,光荣还来不及呢

  郸城县虎岗乡乡长罗希晋(事件当事人):

  我过去也是空军的飞行教员。那天中午,我听说部队的飞机迫降在韩老家村,感到情况非常紧急,一种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立即赶往出事地点。

  说来也巧,这架迫降在麦地的飞机正好是我过去所在单位的飞机。我跑过去握着飞行员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作为曾经是飞行员的我深知,在这人口稠密的豫东平原,要找到一块合适的迫降场地非常不容易,多亏飞行员的正确驾驶和处置。

  根据我的经验,这飞机必须用卡车拉回去,而且还得是大卡车。因此,我赶快打电话联系卡车。听说县里一位做运输生意的个体户王超军有一辆大卡车,但已装满了棉花准备起运,我急忙跟他联系。原想他可能舍不得这趟生意损失,没想到他非常痛快地答应道:“这道理你不说我也明白,平时都讲军民一家人,可咱没有机会为部队服务,这下实实在在地落到咱身上,光荣还来不及哩!”说罢,他很快卸掉车上的棉花,飞快地把车开到了韩老家村。

  我吃不下东西,却感受到人民对子弟兵的厚爱

  南空某飞行学院二团政治委员周晓斌(事件当事人):

  刘志盈同志是我团的老飞行教员,15岁开始学习飞行,曾经担任战斗机部队的飞行大队长,安全飞行4500多小时。这次他临危不惧、沉着机智地处置了这起飞机空中意外特殊情况,在飞机失去动力的情况下,先后两次选择迫降场,尽最大努力避开可能给群众造成损失的村庄、人群、建筑物,迫降在村庄外的一片麦地里,体现了一名老飞行员过硬的飞行技术和坚强的心理素质。

  南空某飞行学院副师职飞行教员刘志盈(事件当事人):

  作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在飞机遇到意外险情时,理所应当地是首先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然后才是个人生命的安全,这是飞行员的职责和应该具有的基本思想品质。

  当我迫降成功走下飞机后,还没有来得及回味那令人惊心动魄的迫降经历,当地人民就从四面八方赶来,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有的给我买来烧饼,有的给我提来了羊肉汤,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条,虽然当时我由于心情紧张吃不下去,但是我内心却感到热血沸腾。此时,我最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无私,人民对子弟兵的厚爱。

  编后:空军一架正在执行任务的飞机,因故被迫降落在了老百姓的麦地里,面对这一突发事件,你端一碗手擀面,我烙一张饼,他送来几个大灯泡……河南省郸城县双楼乡韩老家村的父老乡亲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国防建设作贡献,不是一句空话。他们做的是端菜送饭的小事情,心里明白维护国防建设的大道理。

  其实,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关心国防建设就是要懂大道理,做小事情。只要心里有国防这根弦,支持国防建设就会变成我们身边的事,可以搭一把手、出一把力的事,我们强大坚固的国防就是在全国人民一点一滴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