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6日

星期

   

新闻人物
奥斯卡四大奖源自诺贝尔奖的怪物

吴伟农

  精神分裂症往往折磨天才,而且是在天才年轻的时候。纳什21岁写出成名论文,30岁起断断续续陷入精神分裂病痛,66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自己的疾病,这位数字奇才差点与诺贝尔桂冠擦肩而过。在他所走过的生命之旅中,光明与黑暗交织,美丽与残酷并存……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的经历拍摄的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本月25日在洛杉矶摘取第7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以及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配角等其他三个奖项。该片登上奥斯卡片宝座并不意外,首先它击败了的是几个并不强的对手,其次剧本改编自一本早已在美畅销的传记,影片轻松获得了理想票房,第三点也许是最主要的因素,即影片主人公原型具有传奇经历:既是诺贝尔奖得主,更是一个身陷精神分裂症几十年的天才。

  精神分裂症往往折磨天才,而且是在天才年轻的时候。纳什21岁写出成名论文,30岁起断断续续陷入精神分裂病痛,66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自己的疾病,这位数字奇才差点与诺贝尔桂冠擦肩而过。在他所走过的生命之旅中,光明与黑暗交织,美丽与残酷并存。

  天才臆想

  1994年12月5日的下午,纳翰·福布斯·纳什和离异但一直与他生活在一起的妻子阿丽西亚在新泽西州纽沃克国际机场搭乘飞机飞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将在几天之后接受瑞典国王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章。

  对数学圈内大多数人来说,纳什的获奖简直是个奇迹。这并不仅仅因为纳什这名二战后的数学天才最终被承认,也不仅仅因为他在21岁就写出了薄薄27页但确定他一生地位的论文,而是因为,他还活着。

  从1958年即他30岁起,纳什就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精神分裂症造成的痛苦之中,也正是在当年7月,他被美国《财富》杂志挑选为美国最杰出的“新数学”新星。

  即使已过而立之年,他仍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读懂其中的寓意。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得到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迷上了法语,甚至要用法语写数学论文,他认为语言与数学有神秘的关联。

  纳什至少3次被送入精神病院。有一次出院后他去欧洲参加学术会议,并趁机跑到美国驻瑞士大使馆里,主动撕掉美国公民护照,表示要放弃美国籍,甚至把妻子阿丽西亚的护照也一同撕毁。他拒绝接受美国大使馆为他重新办理的护照,直至被告知即使想加入别国国籍也必须首先有个明确的公民身份。他转而投奔瑞士驻卢森堡大使馆,表示要入瑞士籍,却遭拒绝和勒令回国。他明明是靠母亲寄来的汇款坐飞机从欧洲回到了美国,却始终坚持自己是在一艘大轮船里被铐着手铐送回国的。

  数学天才

  在发病后的30多年中,他没有再发表论文,也没有学术职务。许多人传说他做了脑白质切除手术,普林斯顿以外的许多人则以为他已经死了。现在,已经74岁的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拥有一个办公室。在得到诺贝尔奖之后,纳什的心灵似乎轻松了许多,他不再回避曾经遭遇的疾病以及其他特殊经历。

  纳什1928年出生在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名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则是拉丁语教师。纳什小时候很孤僻,他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为了让他学会社交,他的母亲让他在放学后再去上舞蹈班,可他宁肯抱着椅子跳舞,也不去邀请一个女孩。他的书法近乎狂暴,他的母亲不得不把他送到秘书培训班。

  纳什并非从不跟同龄孩子在一起,只不过每次一到同龄人面前,纳什就爱显示他的小聪明。但他的学习成绩只能算中等:他四年级的数学分数是 B减。小学老师经常向纳什父母抱怨,说纳什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经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而这种事情到了中学就更频繁地发生,老师往往要演算一黑板才能解决的难题,纳什只用几个简单漂亮的步骤就把问题解决了。

  13岁时,纳什读了一本关于数学家的书。这本书目的在于证明,数学家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神经过敏、生活邋遢、穷困潦倒,相反,历史上的数学家大多属于精力异常充沛、甚至勇于冒险的一类人。这本书使纳什第一次真正接触数学,第一次领略到数学的神秘和美丽。

  中学毕业后,纳什凭借西屋中学生奖学金进入匹兹堡的卡耐基技术学院(现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化学工程系,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远远超过工程,老师因此建议他改上数学系。从卡耐基毕业后,纳什进入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当时已经成了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云集于此。在普林斯顿,纳什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其他同学的数学问题。一旦他从某人那里得到一个难题,往往一两天后他就能给人答案。因此,纳什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

  两年后,纳什凭借论文“非合作游戏”获得数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作于1949年,当时他只有21岁。纳什的论文发展了数学家纽曼等人提出的游戏理论“博弈论”。纽曼的理论是,在纯竞争中,一方的所得是另一方的所失。但纳什研究的是也可能双赢的竞争,并提出了在广泛情形下这类竞争的可靠解决方法,即45年后使他摘取诺贝尔奖的“纳什均衡”方程。由此,纳什把博弈论转变为一种可以被经济学家用于分析商业竞争或贸易谈判的强有力工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索罗评论道:在纳什理论出现之后,博弈论才在经济学家那里具有生命。

  情感的败者

  纳什找到了非合作竞争的平衡,却未能找到与异性的理想交叉点。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22岁的纳什在波士顿郊区的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得到了一个类似助教但不是麻省理工学院正式教员的职位。此时的纳什已不再是宁肯抱着椅子也不请女生的少年,他已经懂得如何赢得女人的心。

  在波士顿一家医院接受静脉曲张切除手术时,纳什认识了比他大好几岁的护士埃莲诺。埃莲诺来自蓝领家庭,从小就要做大量家务。她没有念完中学,所幸的是后来受到护士培训,成为一名职业女性。对纳什来说,埃莲诺是除了他母亲和妹妹之外真正认识的第一个女人。埃莲诺爱他,宠他,为他做饭,给了他一种全新的经历。

  但埃莲诺并没有真正得到纳什,事实上,地位上的不等、学识上的差距和纳什本人的挑剔,埃莲诺注定只能失去纳什。1953年,她与纳什的孩子戴维出生之后,纳什仍没有表示要跟她结婚,也没有表示愿意分担抚养戴维的责任。直到纳什与另一个女人结婚之后,埃莲诺才通过法律威胁,从纳什手中得到了戴维的抚养费。

  与纳什结婚的女人叫阿丽西亚,一个移居纽约的厄瓜多尔富人家庭的女儿。阿丽西亚认识纳什时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学生,她热爱自然科学,曾经幻想做个现代居里夫人,但大学阶段学习平平使她放弃了攻读博士的计划。阿丽西亚把学术希望寄托在纳什身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她主动追求才华横溢的纳什。令阿丽西亚心动的自然还有纳什的外表:身高超过1.8米的纳什拥有电影明星的脸和运动员的体型。

  他们的婚礼在华盛顿举行,但婚后他们在经济上分开。1959年,阿丽西亚为纳什生了个男孩查尔斯。在纳什发病、正常、又发病数年之后,阿丽西亚因为无法忍受在纳什的狂暴心态阴影下生活,向纳什提出离婚。离婚后背负工作和抚养查尔斯负担的她曾经打算与另一个数学家结婚,但对方因为查尔斯的存在打消了念头。

  因为不忍看到病中的纳什凄惨的样子,阿丽西亚又回到纳什身边,但是他们没有复婚,这种同居关系一直持续到今天。在离婚前,纳什频频被送进精神病院,但阿丽西亚到纳什身边后坚持不让纳什再进医院,她害怕药物和休克疗法会毁了纳什的头脑,毁了纳什的智慧。如果没有阿丽西亚的照顾,纳什也许不会再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纳什与异性的相处、对婚姻的把握、对家庭的维护绝对是失败的。自恋心态,是与他最接近的人总结出的主要原因。

  走过青春期后的纳什心中萌发的爱全都是简单的和没有回应的。他在普林斯顿读书的时候总是与有浪漫气质的男数学家产生强烈的友谊,他的行为总像个青春期男孩。熟悉他的人往往把纳什对同性的迷恋看做是试验或不成熟的表现,或者是对数学思想猛烈撞击的渴望。

  1965年,因为疾病失去了家庭、职业和数学思维能力的纳什在给妹妹玛莎的一封信中表白,他的一生中只有3个人曾经给他带来过真正的欢乐。那是3个特别的、与他曾经有过特殊友谊的同性数学家或研究员。而这些经历在他24岁至29岁之间,并因为一次不恰当的行为被兰德公司解雇。

  失责父亲

  纳什对他的两个女人和他的两个儿子欠下了太多的东西。他的第一个孩子戴维出生之后,纳什激动过,兴奋过,但却把抚养孩子看成是包袱。除了每个星期带戴维上公园,纳什拒绝专心照看戴维,也不愿提供生活费用,他甚至建议把戴维送到别人家寄养。埃莲诺为纳什的冷漠感到心灰意冷,但为了维持母子的生活,她后来不得不把戴维送到别人家,以至于戴维在6岁之前的日子是在不同的人家度过的。

  戴维的同父异母弟弟查尔斯生于1959年5月。当时纳什正在波士顿的麦克利恩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由于纳什病情反复发作,查尔斯小时候与父亲的分别多于见面,但查尔斯受父亲的影响却异常深刻:他像父亲那样喜欢下棋,而且得过学校比赛的冠军,他也像父亲那样精通数学,但不幸的是,查尔斯13岁的时候就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虽然这没有影响他最终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但他的疾病比纳什的更加严重,且一直持续至今。

  就在纳什获得诺贝尔奖前一年,他收到了从《波士顿环球报》上剪下的一篇文章,文章说纳什有可能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寄信人没有署名,但纳什一下就猜到是戴维寄来的。从斯德哥尔摩领奖回来后,纳什坐上了去波士顿的汽车,寻找20多年没见的儿子。

  此时的戴维已不是纳什上一次见面时的那个19岁的历史系学生,而是一名42岁的中年男子了。纳什表示戴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他要让戴维分享他的奖金,要带他出国旅游。这次见面将戴维内心的酸甜苦辣全都搅起,但儿子原谅了父亲以前的自私。

  纳什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但他的故事最终有个快乐的结尾。在数学界,纳什是个奇才,即使患病多年他仍得到许多数学家的帮助;在医学界,纳什的恢复是个奇迹;在家中,纳什自恋但从来没有遭到阿丽西亚的抛弃。8年前获得诺贝尔奖,使一度被外界视为已经过世的纳什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天才和智慧,他的怪异个性,他的数学成就,他的婚姻以及他与同性数学家的情感纠纷……总之,他的复杂一生,成为好莱坞的最佳创作元素。

  但影片《美丽心灵》没有提及他与同性数学家的关系,因此遭到了一些评论人的挑剔。此外,纳什的反犹太倾向也没有在影片中表现出来。评论人认为,作为一部传记类影片,《美丽心灵》过于美化纳什,它忽略一些重要历史的做法有悖原则。制片人和编剧却认为,他们所侧重的是纳什陷入病痛和走出病痛的经历,而且所谓的3名特殊朋友也无从证实,因为其中有人已经去世,而第三人则重病缠身、不愿评论。纳什本人对此也拒绝谈论。(注:本文发自华盛顿,作者吴伟农为新华社驻华盛顿分社记者。)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