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8日

星期

   

五洲焦点
欧盟“伽利略”挑战美国GPS

本报驻巴黎记者 陈波

  美国海湾战争让欧盟尝到了苦头;5年耗资36亿欧元发射30颗卫星;要在全球情报战中摆脱美国的束缚;误差10米范围被缩小到1米;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另起炉灶……

  ■本报巴黎3月27日电

  欧盟运输部长们26日在布鲁塞尔以全票通过一项协议,决定在5年内打造一个同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抗衡的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系统”。这将打破由美国垄断全球空间定位技术的局面,为欧盟在外交和军事领域挑战美国的霸权创造积极条件,并将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深远的意义。

  长期以来,欧洲的卫星定位技术一直由美国的GPS系统提供。这个由24颗地球卫星组成的系统在近20年来被美国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场所,曾在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大显身手。尽管美国免费为欧洲提供这套系统的定位服务,但欧洲人一直希望研制一套独立的卫星定位系统,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伽利略系统”是欧洲人自行研制的GPS,但该计划自产生以来一直因政治经济等因素被搁置。英国、德国等欧盟成员国认为,既然有美国提供的免费GPS,何苦再耗资数亿欧元来制造一个同样的系统。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则强调欧洲独立GPS的重要性。2001年12月,当英德等6个国家建议再度推迟伽利略系统的研制开发工作时,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表示,放弃该计划意味着“接受欧洲在空间技术上沦为美国附庸的现状”。他认为,欧洲可以同美国展开空间技术领域的合作,但“这需要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法外交部发言人弗朗索瓦·利瓦索也表示,伽利略系统是缔造“欧洲空间”的核心计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过几个月的磋商,持反对意见和消极态度的欧盟成员国先后发生了立场上的转变。3月15日和16日,欧盟各国首脑在巴塞罗那的峰会上都表示支持伽利略计划的实施,并要求欧盟运输部长会议批准此项计划。在26日的欧盟运输部长会议上,各国部长仅花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便为伽利略系统亮起绿灯,并同意给该项目的研制阶段注入4.5亿欧元的资金。这是使谈判僵持3个多月的“经济症结”迎刃而解。

  伽利略系统的造价在32亿至36亿欧元之间,预计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作为创始成员,将参加该系统的研制。伽利略系统的建造分几个步骤。第一步是研制阶段,欧洲航天局和欧盟将为此投资11亿欧元,用于4颗卫星的建造与发射。根据达成的协议,欧盟将在布鲁塞尔成立一个公共公司,负责伽利略系统的开发、研制与测试,有8个私营公司参加这一项目。第二步是部署阶段,欧盟将投资22亿欧元,从2006年开始再发射26颗卫星。

  据介绍,伽利略系统的设计误差范围仅有1米,其精确度远远超过误差在10米的美国GPS系统,而且,该系统运作安全稳定,尤其适合飞机导航等高技术项目的要求。另外,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用途十分广泛,除对固定和移动的民用设施定位,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导航外,还可以运用在地质勘探、考古、天气预报等多个领域。当然,它还具有为军舰、远程部队导航,甚至跟踪导弹等军用潜能,但这一功能目前暂不列入开发计划。

  对于欧洲在全球定位系统领域“另起炉灶”,美国一直表示不满与反对,甚至一度使伽利略计划濒临流产的境地。2001年12月,五角大楼发言人表示,伽利略系统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它不能替代GPS。他强调,GPS的优势在于它能区分民用和军用的信息,这使它既能满足盟国的民用需求,又能防止敌国的军事企图。另外,伽利略系统利用的频谱同GPS相同,这将干扰后者的正常运行。

  欧盟对伽利略系统计划的顺利启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欧委会甚至将该计划的意义“同手表的发明和20世纪90年代初移动电话的发明相提并论”。希拉克总统表示,伽利略系统的建立预示着欧洲人将在未来的空间情报战中掌握主动。他还指出,美国在海湾战争时曾关闭GPS系统,使盟国无法使用。欧盟一位贸易官员表示,这一系统的建立在经济上对欧洲也非常有利,其相当于建造150公里高速公路的投资,为欧盟的高科技产业提供了15万个就业机会。还有欧盟专家指出,伽利略系统可以同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兼容,欧盟将就此同美国进行进一步磋商。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