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9日

星期

   

关注毕业生就业新政策

主持人 原春琳

  今年大学生就业难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既有客观原因:今年全国有260万大学毕业生,比去年增加40万人,可就业需求与去年基本相当;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户口、就业单位、用人指标等壁垒依然存在。本月26日,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出台许多新的政策。比如,毕业生户口可在原地保留两年,凭录用书就可以在省会城市落户(不包括直辖市),取消对高校毕业生收取的城市增容费、出省(区)费、出系统费和其他任何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政策,基层和中小企业成为就业主渠道等。请各位谈谈对这个政策的看法。

  沙龙在座:

  卫先生 男 33岁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就业老师

  洁 心 女 25岁 某高校研究学生

  马女士 女 46岁 知识分子

  小 木 男 23岁 大四学生

  ●卫先生:毕业生就业新政策的出台,可以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打破地区间人才流动的限制。但许多政策是由学校来执行的,尽管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可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要协商。比如新规定中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两年内可将户口保留在原就读学校。这样一来,学校的负担会变得非常重。一个小学校可能一年滞留几百名学生的户口关系,大学校可能上千人,两年就是好几千。而学校自身在管理上就面临一系列问题,留学要学校开证明,考研要学校开证明,结婚、生孩子也要学校开证明,现在学校还得管毕业生的户口关系。如果学生出了问题,是不是还得学校兜着?学校是不是应该成立专门的派出所?学生在待就业期间,是不是还要享受最低保障费?许多本应由社会承担的问题,都转给了学校。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学校单方面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面协调解决。

  ●洁心:对个人而言,新的就业政策中户口政策的松动,是件好事。我经历过找工作的两大歧视:户口和女生,尤其是户口。我们本科班只有20人,本地的同学从来不担心学习成绩。每次考试,即使外地同学考得再差,也有本地同学给垫底。我在招聘会上碰到这种情况,把材料递给一家不大的公司,他们一看是外地生源就把材料放到一边,而北京生源的毕业生却要高人一等。无论多优秀的外地学生都无法和北京学生的“天然优势”相抗衡。

  其实我自己觉得户口无所谓,可很多就业政策认为它很重要。我想去外企大公司,他们不要没有北京户口的。现实逼得我很功利,不得不为解决户口而去联系一个并不喜欢的国家机关,最后只得走读研的路。

  对于新近出台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其实在户口方面并没有完全放开。我认为这是一种过渡政策,现在户口放开的趋势很明显,户口已经没有更实际的意义。谁听说过发达国家要根据户籍制度来限制人才流动?

  ●马女士:新的就业政策对多数学生而言,最大优势是削弱本土优势,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我朋友的孩子是个非常优秀的女生,今年毕业。本来操心自己没有大城市的户口,这个政策出台,她正好成了第一批受益者。相对而言,一些大城市的孩子再也不能以自己的城市户口而沾沾自喜,户口不再是优势。他们将与外地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以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未来。

  在新政策中,还有一点:基层和中小企业为就业主渠道,基层将为毕业生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我不知道,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们是否真的能够吸引毕业生。尤其是一些基层的机关单位,能否真正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

  ●小木:我刚听到这个政策时,特别开心,替别人高兴。在我就读的高校里,很多同学没有当地户口,现在他们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以前去外省找工作,要缴出省费,一交就是几千元,现在不用了。以前找工作有顾忌,都挤向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往往要放弃自己的喜好的专业,现在这种状况也将有所改观。从这一点说,我觉得这个制度早就应该出台。

  但是,新政策对户口并没有完全放开。我在北京找工作,户口仍然是大问题。说实话,我心里不舒服。许多人在北京有工作却没有户口,就像没有妈一样。我不明白,为什么直辖市不在这个新政策的范围之内?每有重大教育改革它们不总是走在前面吗,这次为什么不走在前面?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