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3日

星期

   

迎接挑战 青年兴起学习浪潮

本报记者 江华 实习生 孟令媛

  30岁出头的罗赢,可谓当之无愧的“金领”。可是不久前,这位美国优利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却辞职到清华大学读起了全职MBA。他说:“今后要在这个领域里发展,学习非常必要。”

  而22岁的叶晓,则是来自南昌的“蓝领”打工妹,在北京的一家饭店做服务员。尽管月收入不足千元,可她却每月拿出300元学英语。她说:“老板说,以后外国客人越来越多,要是我的英语好,就能升做领班。”

  如一夜春风,学习成了中国年轻人的共同追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短短数月,不同层面、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不约而同地重新背起书包,走进课堂。

  知识从未像今天这样牵动着中国的年轻人,学习也不再只是为了一纸文凭,充电一跃成为学习的第一目的。此间人士分析说,尽管不同时代都掀起过一股又一股的学习热,但今天,如此之众的青年如此理性地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恐怕先例不多。

  29岁的滕小姐在北京一家网络公司做市场策划,她现在同时在北京中关村管理学院学习管理、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这位白领小姐居安思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发展未知的东西太多了,今后恐怕哪个职业也不敢说是‘金饭碗’。所以,对每个人来说,能把握住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同样有危机感的还有就职于北京一家计算机销售公司的张小姐。刚出大学校门不到1年,小张已感到知识的落伍。这几天,她骑着自行车跑了北京几家英语培训学校。她认为,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单靠一纸大学本科文凭已没什么竞争力。“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竞争环境里,缺了英语、计算机就像残疾了一样。”

  有资料显示,加入世贸组织后,理论上每年平均能增加30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但初期,我国现有经济格局将面临重组,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失业问题不可避免。更何况,“洋人才”进军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到职业的“不安全”、“不保险”。这个群体的共同选择是:通过充实自己,来提高安全系数。

  青年们充实自己的方式不尽相同。就在滕小姐们为提高实用能力发愤之时,另外一个青年群体则为拓展精神视野而苦读着。

  年近30岁的小徐已是3岁孩子的妈妈,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半年来,她把孩子托付给婆婆,每个双休日都到北京大学学习社会学。尽管早已本科毕业,可她对学习仍像“准备高考一样”:“我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学习的能力,从而面对任何形势都能从容应对。”

  30岁的邹先生是广州一家市政管理单位的副处级干部,半年前,他到中山大学学习哲学。他认为,哲学是真正的智慧,哲学可使人的精神境界、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我并不想攻读学位,只是为自己长远投资。一个人精神境界一旦确立,多大的风雨都挺得过去。”

  无疑,一个学习的时代到来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宋建国分析说,知识经济、加入世贸组织等社会背景,客观上增加了就业压力、加剧了社会竞争,但这一代青年对自身发展考虑相对成熟,他们更懂得自我完善、自我准备,懂得通过学习赢得更多的机会。

  引人注目的是,远程教育这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因这股学习热更加如火如荼。目前,教育部已批准北京大学等45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一些网络公司也纷纷进军教育市场。据业内人士预测,今年我国网上大学学生数将突破100万人。

  一家成功运作跨国MBA项目的网络公司CEO告诉记者,该公司近一个时期内将主打远程教育这张牌,因为学习的市场潜力巨大,“学习正在成为中国人一辈子的事”。

  这位CEO的此番认识正在被事实证明着。西安一家航空公司的马先生告诉记者:“我这辈子就跟学习干上了!”这位工科大学毕业生,工作近10年后停薪留职学起了管理。他认为,不仅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其实人的一生都应该这样:走一段路让自己停下来,充充电,选择的机会就会很多。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