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14日

星期

   

今日不能胜我,明日何以应敌
中国“欧文堡”不同情失败者

贾永 李大伟

  抛却了“蓝军司令”的荣誉感,张建国渴望越来越多的“红军”打败自己统领的这支“蓝军”。张建国说:“我们是磨刀石,我们的价值就在于把红军这柄剑磨锋利。”

  然而,打败这支骁勇善战的“蓝军”并非易事。一位与“蓝军”交过手的精锐之师的指挥员感慨地说:“那是群魔,没有道高一丈的本领哪能和他们交锋?”

  被“红军”指挥员称之为魔的这支“蓝军”全称为模拟敌军部队。它配属于皖东我军一个大型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基地化训练是衡量一支军队军事训练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哈维沙漠的欧文堡国家陆军训练中心占地64.3万英亩,完全按战场实情建设,美国本土部队间隔18个月就要到这个准战场训练一次。曾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美第24装甲师先后在这里“轮战”至少7次以上。美军战后称,“在海湾战争中所经历的,在欧文堡早就经历过了”。

  欧文堡之所以遐迩闻名,得益于这个“准战场”上有一支同样遐迩闻名的假设敌部队。冷战时期,那是一个典型的苏军摩托化步兵团。假设敌们不仅一式的苏军武器和装束,甚至按苏军起床号作息,吃俄罗斯早餐。权威军事理论认为,在对抗训练中,参演部队素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假设敌的素质,只有培养出过硬的“蓝军”,才有可能摔打出过硬的“红军”。

  伴随着百万裁军、质量建军的脚步,1986年,一个新型的军事训练机构进入我军编制序列———作为基地前身的全军第一个合同训练中心宣告成立。今天,配属这个基地的“蓝军”部队就是张建国所统领的机械化装甲团。

  蓝色臂章上,剑与盾组成的象征着“攻击+包围”图案构成了这支“蓝军”部队最鲜明的特征。“蓝军”部队因此拥有了一个富有色彩的称呼———“蓝色贝雷”。

  登上皖东这座训练基地的制高点,中国的“欧文堡”尽收眼底:战壕、堑壕纵横交错,明碉暗堡星罗棋布,不尽的铁丝网一道又一道,密匝匝的雷群布满阵地前沿……极目之处,无论山水之间、丛林之中、云雾之上,到处都是战场仿真设施。就是在这里,张建国率领“蓝军”紧紧追踪着所模拟的各种对手哪怕极为细微的变化,与一支支参演“红军”斗智斗勇。逼着“红军”在受挫中找差距、在失利中求振作,在一次次酷似实战的血雨对抗中提高应变力和战斗力。把魔鬼般的刁顽、凶残、善变,展示得淋漓尽致。

  借助一次对抗演兵的录像,我们领略了这支“蓝军”部队是如何施展“魔力”的。

  就在代号为“迷彩”的计算机病毒进入“红军”指挥系统的瞬间,携带着反坦克导弹的“蓝军”直升机突然出现在“红军”坦克群上空。

  网络瘫痪、指挥失灵、通讯中断……参演“红军”一时陷入被动挨打地步。“蓝军”武装直升机如入无人之境,在“红军”阵中狂轰滥炸。

  不愧是能征善战的铁甲劲旅。网络系统遭“黑客”袭击后,“红军”装甲师立即起动备用指挥系统,重新调整坦克群战斗队形,在强击机掩护下再度发动更为猛烈的进攻,并以牙还牙,向“蓝军”指挥中枢实施激光打击。

  几股巨大的黑烟腾空而起,像乌云般弥漫开来,这是“蓝军”为防止激光制导炸弹而施放的特种烟雾。凭借着烟幕的掩护,“蓝军”装甲车潮水般地冲入了“红军”阵中,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响成一片———“红”“蓝”对抗又一次以“蓝军”重创“红军”而结束。

  作为“蓝军司令”,张建国也曾为自己这支队伍屡屡将对手逼入绝地而欣慰。但是,站在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张建国又不时生发出一种沉重。无论就其装备的先进性还是人员的素质,自己率领的这支“蓝军”部队都远没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类部队的水平。如果参演“红军”连这支“蓝军”都难以战胜,那么,就无法牢牢把握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主动权。因此,尽管内心深处真切地希望自己成为参演“红军”的手下败将,但每次演兵他仍一如既往地要求自己的队伍“往死里打”。他给部属的训令是:手要硬,心要狠,不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

  江淮春来早,军号催征人。就在我们搭乘张建国的“猎豹”指挥车,穿越皖东那片神秘的山峦时,张建国兴奋地获知,今秋又将有一支劲旅来这里与他的“蓝军”部队较量。窗外艳阳高照,遍野的山花正在绽开。踏访“蓝军”部队,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我军军事训练的春天正像这三月的山野一样生机盎然。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