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21日

星期

   

与青年谈世界经济发展史(26)
国有企业独当一面

王东京 孙浩 林赟

  1997年秋,法国演艺界大腕纷纷亮相荧屏,为国有独资的电信公司大做售股广告。半个月内,便有390万人争购电信原始股,股票一上市便接连涨停,最多时一天成交400万股,法国电信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大上市公司。当然,吸引广大投资者的,不仅是明星广告,电信公司良好的业绩以及政府持股将不低于2/3的允诺,才是电信股真正的卖点。在法国,即使“私有化”搞了10多年,但在公众心目中,国有企业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与私营企业相比,许多国有企业效益毫不逊色,加上有政府做后台,国企股票受到投资者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法国的国有企业,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国王路易十四为鼓励工商业发展,带头兴办了一批“皇家股份公司”。此后200多年里,政府推行过烟草专卖、邮政国营,“一战”期间,对军火、粮食、化工等企业,实行过管制。但国有企业真正形成气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一席,则要归结于20世纪的“国有化”运动。首轮国有化浪潮兴起于1936年,当时法兰西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防御德国法西斯侵略,法国政府出台国有化法令,统一全国铁路网,建立国营铁路公司。把航空、海运、军火企业收归国有,确立了政府对法兰西银行的决策权。“二战”结束后,法国的基础设施大多毁于战火,物资匮乏,资金不足,国民经济濒于崩溃。戴高乐政府重倡国有化,举全国之力,恢复生产,振兴经济。国家包揽基础设施建设,兴办石油、核能、信息产业。为方便资金筹措,政府把四大商业银行和34家保险公司,全都划到自己名下。如果说前两次国有化,主要集中于交通、能源等基础部门,80年代初的第三次国有化运动,则重点向竞争性行业倾斜。为了摆脱“石油危机”影响,使法国经济走出“滞胀”阴影,总统密特朗提出要建立“法国式社会主义”。吸储10亿法郎以上的私人银行、员工超过2000人的工业企业,统统被收归国有。国家几乎垄断了中长期存贷款,在工业部门拥有4300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一半;国企职工240万,占就业人口的23%;国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21%。法国的国有经济总量,位居西方国家前列。

  为把国企打造成抗击风浪的巨轮,在市场经济海洋里领航,几十年来,政府不断改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法国的国有企业大都组建成集团,中央政府只抓总公司,分公司由各集团自行管理。抓大放小,政府省心省力,管理效率也提高了。企业集团大致分为两类:垄断性企业和竞争性企业。前者由国家独资兴办,人事权、重大事项决策权,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国家不但规定其产品和服务价格,同时也规定必须实现的社会目标。竞争性企业由国家控股,一般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政府作为股东,负责为企业充实资本,但不为其提供债务担保。自60年代开始实行的“合同制”,是规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主要形式。政府和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任,企业在保证实现合同目标的前提下,可以独立自主经营。在加强国有企业监督方面,政府也煞费苦心。早在50年代初,就建立了稽查特派员制度。国有企业的稽查特派员,不仅有重大事项签字权、会计资料审查权,还可以董事身份参加董事会,对公司一些重大决定能行使否决权。稽查特派员由经济财政部选派,他们多是资深官员,定期换岗,政府给的待遇又比较优厚,所以监督起来六亲不认,毫不手软。1976年以来,还实行了国家审计院事后监督制。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审计院每隔四五年审查一次,发现问题,通过年度报告向国会陈述。在银行和保险业,也设立了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本行业进行监管。国有企业的监管机构,都对议会负责。议会两院各设6个专门委员会,一旦发现问题,便可随时成立调查组,对国有企业实施监控。

  有了雄厚的国有经济作支撑,法国搞起了“计划市场经济”。在西方国家中,法国的宏观调控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指导更有力。从1947年到90年代中期,政府先后实施了11个经济发展计划。国有企业当仁不让,做起了执行计划的“火车头”。在它的带动下,50—70年代,法国经济增速一路领先,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4位。1952—1972年,国家投资仅占总投资的30%,国民生产总值却增长了3倍。“国有化”还形成了规模优势,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汽车、航空、通讯、原子能等重要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它们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上都居领先地位。

  国有企业船大能抗风浪,可是也难掉头。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投资主体单一,机制不活,员工队伍庞大,加上“非盈利”任务太重,经营出现了困难,1993年,国有企业亏损总额达到400亿法郎。8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政府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先后于1986年和1993年,掀起了两次“私有化”浪潮。法国政府认为,国有企业的病根,主要是摊子铺得太大,在竞争性领域涉足过深,国有经济要恢复活力,必须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法国政府的“退”字决策,最突出的特点是退而有序。通过减持国有股,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雷诺汽车公司的改制就很有代表性。雷诺本是一家私营企业,因在二战中为德国提供军用卡车,战后被强行收归国有。政府花了几十年心血,将其发展成法国最大的制造业集团。但进入80年代,企业连续多年亏损,到了1993年7月,政府不得不决定将其私有化。不过,私有化并不是卖光企业全部家当,政府持股仍占53%,以后再根据情况逐年减持。为了避免股票过于分散,政府联合几家大企业、大银行,组成“稳定股东集团”,它们持有雷诺公司绝大多数股份,股票两年内不得出让,两年后也只能在几大股东中转手。其余的股票,则实行“职工持股制”和“公众持股制”,5%的股票留给职工,价格优惠20%;公众股占28%,全部小额出售,雷诺公司的小股民达到了百万以上。雷诺公司股票上市后,资产增加了20亿法郎,1996年营业额达1800亿法郎,在世界工业集团排行榜上名列第二。

  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提高了国有资产质量,增强了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1993—1994年,政府通过减持国有股,财政直接收入1000亿法郎,其中680亿法郎用于弥补预算赤字,其余的则用来发展新兴产业,特别在信息、航天等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在重要行业、尖端领域,国有企业将有一番新的作为。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