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7日

星期

   

媒体的成就感与人性的光芒

周欣宇

  毫不夸张地说,自打看见那张黑匣子被打捞上来的照片,将近一天了,我还是咽不下一粒米,心里堵得难受。

  打捞员抱着那个长得像“骨灰盒”一样的东西站在照片中央,满脸写着兴奋和激动,表情和姿势像极了在领奖台上捧着奖状;站在他身后的一群人无不满面笑容,有的鼓掌,有的还激动地把双手举过头顶。

  我拿着照片看了又看,再仔细地核对文字说明,没错,是“打捞出第一个黑匣子”。天哪,我实在没有想到,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事故中,居然还有些事能令人那么高兴!

  的确,作为读者,我们想知道事件的详情和后续进展,这就需要媒体进行及时和详尽的报道,但这必须是在一定的原则之下———爱心、悲天悯人、尊重人、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讲求科学精神……我可以理解打捞员胜利完成工作的喜悦心情,但是,把这一刹那定格后进行传播,我认为是记者感情麻木的表现。

  对照此前有关空难的一些报道,媒体一贯的“不仁”让我不敢相信。且不说那些被烧焦的残缺肢体的照片,那些给当事人造成严重精神伤害的“某某遇难”的假新闻,就是那些表面看来满怀深情的对遇难者家属的采访,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极度的残忍。类似于“您的儿子死了,请您谈谈现在的心情”的报道比比皆是。

  前两天我还听一个记者亲口讲述了他采访一位遇难者双亲的经历。他通过朋友关系找到遇难者父母的家中,两位老人已经70多岁了。记者发现老人还不知道噩耗,显然是子女有意瞒着老人。记者稍一犹豫,还是抛出了问题:“你们的儿子死了……”没有出乎意料,他获得了相当震撼人心的现场新闻,可他丧失了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情感。其实,为了媒体的商业利益和所谓提高阅读兴趣,不惜炒作、猎奇、煽情,用重大灾难、危机的当事人的痛苦与伤痛来填充自己的时段与版面,是一种残忍的行为,不但被高水平的新闻媒体所不齿,也被受众所厌恶。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曾经在8年前采访过西安空难的香港记者在完成报社的任务后,销毁了大量更有冲击力的第一手材料,因为他深恐“这会过多地伤害大众”。他后来曾经撰文说:“我们是人,是艰难求存与有职业热血的普通人,但我们更是有良心、有同情心、有正常的情感与道德的社会人。媒体的微不足道的成就感,怎能抵消失去人的生命的悲痛感?”

  如果我们的采访报道会给大众增添不必要的痛苦,那么,这样的报道我不会做。也许我不适合这个职业。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