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9日

星期

   

与青年谈世界经济发展史(29)
法兰西:对付失业有何看家本领?

王东京 孙浩 林赟

  二战后,法国经济本来一路阳光。不想平地起风波,在“石油危机”中,密特朗政府错误地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给失业问题埋下了隐患。8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搜肠刮肚,使尽浑身解数,可收效甚微,失业阴影总是挥之难去。

 

  西方人喜欢用“潘多拉的盒子”,比喻各种灾难之源。据说,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天神造的第一个女人,下凡之前,众神之王宙斯送她一个魔盒,令其好生保管,切莫打开。不想潘多拉忍不住好奇,最终还是违禁了。盒子一开,就再也关不住,疾病、罪恶、战争等恶魔纷纷从盒中跑出,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在经济发展史上,政府的政策就有点像潘多拉魔盒,一不留神,便可能铸成大错,许多事情,还会变得难以收拾。比如困扰法国的失业问题,细究起来,便与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政策失当不无关系。

  二战后,法国经济本来一路阳光。1950年至1973年,GDP年均增长5.1%,失业率不到2%,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优哉游哉。不想平地起风波,1973年和1980年,石油输出国两次提高油价,受其影响,法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到5.8%,100多万法国人吃起了政府救济。其实,油价暴涨,不仅法国吃不住劲,其他工业化国家也不轻松。不过,在对付油价上涨方面,不同的国家,采取的措施也有不同,比如美、英、日、德等国,不约而同地推行紧缩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减少政府开支,实行工资、物价管制,藉此抑制通胀,减轻经济震荡。而法国的密特朗政府却逆势而行,采取了扩张性政策,这就无异于火上浇油,使本已恶化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密特朗把建立“法国式的社会主义”,作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按他的理解,社会主义最大的特征,便是国有经济独步天下。于是,规模浩大的国有化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不到两年工夫,法国就成了西北欧国有化最快的国家。除此之外,政府还出台了一揽子福利政策,增加各类补贴,扩大社会保障,提高工资水平,缩短劳动时间,鼓励私人消费。新政府的本意,是想让人们马上分享改革的成果。可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由于国有化步子迈得过快,摊子铺得太大,加上福利开支过多,结果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政府这边是赤字猛增,而市场那边,成本推动着物价轮番上涨,几个月时间,通胀指数就达到了两位数。从1981年5月到次年6月,社会主义试验只坚持了一年多,便偃旗息鼓悄无声息。自1983年开始,法国转而采取紧缩政策,经济由热转冷,失业人数超过200万。

  密特朗的一念之差,给法国的就业问题埋下了隐患。在国有化运动中,政府涉足最深的是银行和竞争性企业。“国”字号企业太多,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职工吃喝拉撒睡,事无巨细,国家都要过问;国有企业身为政府的长子,必须听老子的招呼,比如政府要安插人手,缓和就业矛盾,企业只能照单全收。竞争性行业冗员过多,效率上不去,亏损面越来越大。企业不挣钱,政府自然没有税收。财政转不动,即使有好项目,也没钱上马,结构调整,更是有心无力。这样一来,制造业就成了法国吸纳就业的重要场所,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就业率低得可怜。不幸的是,法国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又遇到了新兴工业国家的挑战,人家劳动力低廉,产品卖得便宜,在贸易战中,法国接连败北。另外,国有化使大批银行“私转公”,政府投资占了大头,民间资金被挤到一边,私营企业本想在就业上帮政府一把,这下也只能望洋兴叹了。8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搜肠刮肚,使尽浑身解数,可很长一段时间,收效甚微,失业阴影总是挥之难去。

  对付失业,法国政府的看家本领,就是私有化。1988年和1993年,先后通过两个私有化法案,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但企业要有竞争力,怎一个“私”字了得?与私有化配套进行的,当然是减员增效。如此一来,失业人数不降反升。尽管政府迫于罢工压力,私有化搞得分外小心,尽量减少人员下岗,以免影响社会稳定,但要靠私有化来解决失业问题,确实力有未逮。于是,政府又使出了另一招:限制外来务工人数。二战结束后,法国曾因劳动力不足,大力鼓励移民。1946年至1975年,移民猛增到340万人,占法国总人口的6.5%。于是有人认为,是移民抢了法国人的饭碗,7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政府采取了限制移民的政策,近年来,对移民控制更加严格,可此举还是未能奏效。原来,外来人员主要有两类,一是没多少文化的壮劳力,干的都是法国人不愿做的苦差,他们一走,脏活累活无人问津,即使有人干,要价也会高得惊人。另一类则是些高科技人才,欧洲国家需求不下数百万人,都是请都请不来的主儿,法国怎敢得罪?

  限制移民的路也堵死了,法国又从鼓励就业上做文章。可自密特朗以来,几届政府为取得公众支持,把工资越定越高,福利保障也越来越优厚。高工资使企业对增员望而生畏,算来算去,添人不如添设备,于是,马克思“机器排挤工人”的预言,还真在法国应验了。另外,“福利病”也使就业政策屡屡失效。失业人员每月可以领到2000法郎救济金,还能享受多种福利补助,与其低三下四找工作,不如呆在家里吃救济。失业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关上,1994年,法国失业人数突破300万,到1996年,法国失业率高达12.7%,欧洲国家无出其右。

  不过,法国政府还是心有不甘,不愿让失业拖累新世纪的发展。1995年希拉克当选总统,把解决失业问题,当作头等大事。1997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一些新举措。比如通过了3年减税1200亿法郎的计划,刺激企业投资;缩短工时,实行35小时工作制,同时控制工资增长,以实现“就业机会共享”;改革福利制度,调整失业救济办法,拉大就业者和失业者收入差距,促使“懒汉”就业;通过“安置就业合同法”,对企业吸纳失业人员,政府提供巨额补贴;制定“青年就业法案”,重点安排青年失业者到第三产业工作;增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为外贸企业开拓空间;鼓励风险投资,大力发展新经济等等。新政府的反失业措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多管齐下,重在治本,使困扰法国10多年的失业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2000年,法国企业投资增长7%,出口额增加9%,新增就业岗位37万个,特别是在信息、通讯产业,就业增长高出其他部门8倍,法国的失业率降到了10%以内。新世纪头一年,法国权威人士说,政府将用10年时间,争取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无疑,若要摆脱失业的阴影,法国政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