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1日

星期

   

科技周观察
科普“重头戏”观众寥寥

我们的科技影视片为何没人看

本报记者 张东操 实习生 秦曲 董一方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

  本届科技周上,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举办的大型科技游园会专辟出了科技影视片放映区,循环播放60多部国产科技影视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应该吸引公众的影视片却观者寥寥,今天上午计划播放的科技片临时取消了。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原计划每天放映五六部科普影片,但从18日到20日3天,总共也没放几部片子,主要的原因是观众太少。“有时候片子放着一个观众都没有,我们就不放了。专家报告的吸引力比放映影片还大。”

  前天这里播放了科普片《金戈铁马》,演到空中对战武器这一部分时,银幕前总共就只有3个观众,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远处,几个学生正起劲地聊着天,当记者问起旁边放映的科普片时,他们笑了:“我们路过时看了一眼,天哪,在演坦克!瞧那个颜色、配音,还有介绍的武器,真不知道他们从什么仓库里面翻出来的。像我们在学校军事理论课上放的片子,没意思!”

  记者电话采访了这项活动的负责人,他表示:“能找到的科普片本来就少,大多数拍得又不好看,专业性太强,的确没有什么人愿意看。”

  谈及国内的一些科普片,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一位编剧说:“我们的科普片选题狭窄,形式枯燥,制作也比较粗糙,缺乏足够的视觉冲击力。”

  从玉渊潭公园里出来,中华世纪坛展厅的大屏幕前, D iscovery的纪录片正滚动播出。空地不大,却围着不少观众,还有一些人席地而坐。

  据科技周组委会的一位科普专家介绍,在发达国家,科技影视片是向大众进行科普的“重头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科普工作上的资金投入,超过40%用于资助科普影视作品。该基金会认为,趣味性影视科普节目最能吸引人们对科学的兴趣。

  此外,美国还注重科普影片与正规科学教育的合作。基金会要求执行机构在开展科普影片拍摄的同时,努力开发适用于学校和家庭的延伸教育材料和活动,如编写教师指南,制作磁带、软件和成套教具等。大部分科普影片的利润很微薄,但由于周边项目的开发,科普也给执行者带来了不菲的收益,而科普作品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作用。

  在我国,“拍摄一部科普片,资金投入不多,制片厂也不指望靠这些片子赢利。拍的时候多是采用一些简单的手法,运用一些现成的设备和条件,做出来的东西形式单调,手法呆板,当然难以吸引观众。”一位多年从事电影制作工作的人士说,“这些科普片大多很短,谈不上正式上映,通常与故事片一起放映,更不要说和科普片相关的其他产品的开发了。”他还指出,科普新片也很少,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今年在为中小学生推荐科普影片时,甚至找不出一部适合的作品。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有观念、制作、技术和经营等多方面的问题。从前我国每年进口的美国大片在五六部左右,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将是40多部,电影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而更为落后的科普片的未来更令人担忧。业内有关人士提出,除了在经营方面让制作方分担经费,以促使他们提高影片质量外,还要在制作、发行、开发相关产品方面多动脑筋。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