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3日

星期

   

作文的贫困与痛苦

中国青年报主任编辑 唐为忠

  许多青少年轻松愉快、一气呵成写就的日记或书信,用文学的标准看就是一篇不错的散文。但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情形却变了,内心的苦思冥想不是互相打架就是顾此失彼,曾经轻松的笔顿时重得难以下手。这时候,写作差不多成为一种苦役。

  这种反差之所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很大原因是第一种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第二种则戴着手铐脚镣。这不难理解。日记是自己对自己说话,性情所致,喜悲怒骂,可以尽情地描述与抒发;书信起码也是有话要说,而且没有立意的制约,所以也自由。而后一种写作是要交给老师看的,他的评价与学习成绩息息相关,所以要有所收敛,中规中矩。

  这里所说的规矩如果合情合理,就没有再说的必要。问题是,许多老师对作文的要求是违背科学的。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唯理,就是不相信和排斥人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认为只有理性才是高尚可靠的。这种用理性压制感性的做法,与唯物主义重视实践和感性背道而驰,把丰富多彩的生活打压得只剩下瘦巴巴的几根骨头,使记叙文、随笔等充斥空洞的说教,为了迎合这种说教,有时不得不去扭曲生活。唯理论强逼着学生漠视人的复杂性和生活的丰富多彩,不仅妨碍他们学会体验和挖掘生活,也窒息了他们身上的艺术细胞。目前严峻的现实是,私情私语因为违忤老师的意志,学生们只好隐瞒,唯理的方法因为老师喜欢,他们只能无中生有。抛弃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用瞒和骗的手段写作,生产出来的只能是广受批评的“新八股”、“假话”和“贫血”作文。

  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说,自由的状态不仅是生产佳作的途径,而且使作文无比快乐。作文的快乐首先是心灵的快乐。虽然苦思冥想意味着伤脑筋,但对心灵而言,它不过是肉体的疲惫,这种疲惫伴随着人们发掘和表现自己,实际是快乐的附属品。

  但许多老师对此满不在乎。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写给自己的文字,写给他人的信件,即使激情洋溢,文采飞扬,也仅仅属于私情私语。作文与报刊发表的文章一样,是拿出来给人看给人念的,不能不把关,不能不讲思想影响。不写群众的道理,缺乏有益的教义,有什么价值可言呢?他们像故意要跟学生作对,看学生痛苦心情舒畅似的,把学生的作文一个接一个地放到唯理的床上,长的无情地锯掉,短的要使劲拉长。他们常常颠倒作文的好坏,把鲜花和掌声送给了“假、大、空”。

  许多教师并不懂得,“私情”“私语”有许多固然难登大雅之堂,但对作文(不是论文)而言,“私”所代表的“这一个”是作文不可或缺的第一元素和宝贵品格。作文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就寄寓在“这一个”的“私情”与“私见”之中。因为,给人教益的形式并非只有明理,阅读时心灵的一个颤抖,说不清的一个幻想,高兴时的一个微笑,伤心处的几滴泪水,都是受到教育的方式。

  我们自己的阅读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之所以阅读小说、散文和随笔,是因为相对于纷繁广阔的世界和多姿多彩的人生,我们自己的经历、生活、思想、情感总是有限的,甚至微不足道。天性驱使我们要从别人那里接触、了解、感受这个世界,丰富自己的阅历。对于我们不知其所,不知其然的事物,我们也愿意听听别人怎么说,怎样想。对那些瘦损干瘪,千篇一律,了无生机的东西,我们本能地会予以拒绝,因为它不能提供给我们新鲜有意思的东西,使我们的阅读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即使革命导师,对此也非常重视。作为革命者,他们并不主张把革命与文章的“这一个”对立起来;作为写作高手,他们的作品就是光辉的典范。虽然年代久远,他们关于写作的一些观点至今仍不乏强大的说服力,并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他们为什么是文章高手。列宁坚决反对对文学实行“机械的平均、划一、少数服从多数”,他强调指出,“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马克思则辛辣地指出:“指定的表现方式只不过意味着‘强颜欢笑’而已。”“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一种或寥寥的几种形式,只能产生平庸的作文。漠视“私情”“私语”,作文的园地不会百花争妍。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