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3日

星期

   

百姓的语录

 

  留点“胡思乱想”

  近日,武汉某校给学生出了篇题为《春天》的作文,结果春天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赞美,惟独王聪对春天另有所感:多雨、易流行各种疾病……总之“春天不好”,于是被老师批为“胡思乱想”(5月27日《武汉晨报》)。

  众所周知,春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仅是个季节罢了。况且王聪同学的感受也很对,说的也句句是实话,咋就成了“胡思乱想”呢?无非是王聪没有与大家同一个声音、同一个视角,因而被老师视为“另类”。这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多层面认识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当然,老师似乎亦无大错,因为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生答案的千篇一律、万众一词,缺乏创造性和想像力。试想,一道考题出来后,你不按统一的标准答案回答,而是来点“胡思乱想”,能得高分吗?能步入大学殿堂吗?

  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只重分数,根本不顾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开拓、创新的能力。然而,当一个社会没有了创新意识时,发展就丧失了内在动力。因此,不从根本上改变为考试而考试的教育体制,“胡思乱想”恐怕就真的要绝迹了。(武汉日月)

  为什么要交测试费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我是山西运城的一名高三学生,在紧张有序地备战高考。昨天老师对我们说,省里发出文件,要向全省各高中的高三学生每人收20元的测试费,说是为了通过这一测试让我们知道以后填报志愿时应该报什么专业。

  问题不在这个测试的科学性,而在于这次收费的强制性。省里强制每个学生都得交,不交就会在以后的录取时找你的茬儿。请问这种做法合法吗?

  老师一说,我们班就热闹了。大部分同学认为这种做法极不合理,不过有的最后默认了,有的说他拒交,有的说社会真腐败,甚至有的说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可悲的。呜呼哀哉!

  荒唐的通缉令

  5月21日《江淮晨报》报道,合肥市巡警接到报警,有人竟贴出了一则告示,悬赏500元“捉”两名小偷。路边的电线杆上有两张纸片,上面赫然印有两名女孩的照片。照片旁边印有两人的姓名、所在单位。帖子内容大致是,这两名学生到他单位打工,偷了他1000元钱和一部手机。

  我国刑诉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发布通缉令的主体只能是公安机关,公民个人不能发布通缉令,也不能发布类似通缉令的东西。司法机关发布通缉令也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而且被通缉的对象也必须是依法应当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

  普通公民悬赏捉小偷的行为是违法的。如果给告示上的两名女孩造成名誉权等人身权利的伤害,他还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我以为,公民个人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时,一定要注意依法行事。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冯俊杰)

  又是一个“世界奇观”

  5月25日《长江日报》消息:近半年来,武汉市电车公司二分公司1路电车车队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每辆车出车前,男司机带砖25块,女司机带砖15块,路上遇到坑坑洼洼的路段就填。

  公交司机边开车边填砖铺路,实在是举世奇观。他们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修路护路的职责,但是人家不予理会,你闹得再凶还是“不作为”。相关职能部门可以“不作为”,可以不管乘客的安全和电车公司的运营成本,可保证乘客和行车安全却是司机们的法定义务,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于是,这路就由公交司机们自己想法子修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旺)

  奖牌扔到墙角的背后

  某地一家经营红火的私营企业,近几年获得的荣誉车载斗量。朋友很是艳羡:“老兄真不简单!”企业老板大手一摆:“瞎胡闹!我干得怎么样我还不知道?有的牌子挂着,我都脸红。就是因为我这几年效益好,什么荣誉都往门上送,你还不能往外推。人家还说这是双赢,企业增加了知名度,发牌单位好像也做了大量工作。我看是双亏,我们企业经济上亏了、社会影响坏了。”据这位老板说,他有一天把荣誉奖牌统统扔到了仓库墙角。“荣誉通吃”也许是件好事。因为根据布迪厄的符号资本理论:特定场域的符号资本会流通到另一个场域,甚至转化为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各色荣誉到手,自然要“转化为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实现双赢甚至多赢。但是这位企业老板切中肯綮地分析了他眼中的双亏:“企业经济上亏了”。有的发证机关上门送荣誉是冲钱而来:“我们很支持你们的工作,你们也要支持我们的工作。”如何支持,不言而喻就是多给点赞助,多在活动上给点支持等。“社会影响坏了”。有关机构对授予荣誉的草率,导致人们对荣誉公正性和严肃性产生怀疑;对企业的形象来说,社会影响也不好,因为有人怀疑是不是企业用钱买来这些荣誉装点门面。从某种程度上说,奖牌挂得越多负面影响越大。(山东潍坊马廷刚)

  户口簿岂能随便填

  我是一名现役军人,休假在家,没事翻看户口簿,发现2001年新发的户口簿所写的内容与个人身份极不相符,除名字及家庭住址填对外,其余全错。如我的出生年月是1975年6月25日,户口簿写的却是1974年6月1日;我现有的文化程度是大专,这里写的却是小学;我当兵已经8年,是否服役一栏写的却是“否”。更令人气愤的是我还未婚,婚姻一栏给我填的却是“丧偶”……看后我十分生气,难道这是我的身份吗?

  户口簿是一个人的身份证明,结婚、考学、子女入学等都离不开,填写时要求准确无误。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经了解,户口簿有错的不止我一人,当地派出所填写户口簿时,根本没有经过细致的审查核实,而是凭推测、凭印象,要不就是翻看陈年的老户口簿照填。从填写户口簿这件事便可看出,某些职能部门工作作风不扎实,敷衍了事。(海军驻琼某部余书福)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