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5日

星期

   

世界杯大写意
惟一的感动来自国歌

本报特派记者 曹竞

  如果不是现场没完没了的韩语广播以及大屏幕上接二连三的韩式搞笑广告,你会以为自己身在中国足球的福地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今天的韩国光州枫岩洞球场变成了中国队的主场。但快乐却属于哥斯达黎加人,尽管他们是地道的“客队”。

  中国球迷从四方涌来

  世界杯已经开赛数日,但中国人的世界杯今天才正式上演。距离中哥之战还有4个小时的时候,光州枫岩洞体育场外已经人头攒动,操着东北口音的老乡,操着四川话的兄弟姐妹,都把这里当成了今天的“旅游胜地”。

  一位来自北京的球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昨天国内飞来了数架满载球迷的包机,带来了中国球迷对中国队的美好祝愿。谈到为什么一定要亲临现场时,这位球迷激动地说:“这是中国队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尽管我不是很富裕,但这趟是一定要来的,我要与中国足球一起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一直对中国体育情有独钟的霍振霆先生,此时亦现身光州,他说,有很多香港人与他一样特地来到这里看中国队比赛。他还兴致勃勃地预测,中国队会以1∶0取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球迷在陆续结束拍照、摄像及往脸上描绘国旗后,“红色海洋”从场外刮到了枫岩洞球场的看台上。尽管世界杯门票并不像国内旅行社炒作的那么悬乎,但国内涌来的两万多球迷足以让这里成为中国队的主场。与哥斯达黎加不足2000人的啦啦队相比,中国球迷显然占了绝对上风。不过,中国球迷的乡土观念似乎特别强,即便是到了异国,依然不忘把延吉、沈阳、大连或者江都这些地名挂在自己的横幅上。但红色的国旗与白色的国足球衣是主旋律,这足以让人打心底里涌出一股热情。

  观球不语“真君子”

  由于中国球迷的球票都是由旅行社转卖的,所以,此次赴韩球迷单兵作战的并不多,而是经不同旅行社安排后以“小分队”的形式出现在赛场上。当然,我们同样可以从球迷的着装、举动上看出他们是属于哪个“小分队”的。

  一支聚集在球门一侧,头裹黄头巾、身穿彩色中式服装的“小分队”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尽管人数不多,但锣鼓喧天声势不小。他们的声势似乎与场上的局势紧密相连,中国队攻得猛时,他们的鼓声也特别大。待中国队以两球落后且场面被动后,他们也偃旗息鼓了。另外比较突出的是记者席旁的一队球迷,由于人数众多,且锣、鼓、号一应俱全,敲起来更是铿锵有力。这支“小分队”倒是很顽强,眼见中国队翻盘无望,依然声势不减。

  不过,更多的中国球迷虽然装备精良,看上去红彤彤一大片,但大多数人是“以静制动”,除了在中国队踢出好球后鼓鼓掌外,大多数时候只是坐在那里静静观看,像是欣赏一场并不精彩的演出。有趣的是,离记者席不太远的地方有位女球迷可能由于旅途劳顿,竟然在中哥激战之际自顾自地酣睡起来。

  两万多人的到来,令中国球迷队伍声势浩大,但他们安静的观球方式及这样一场让人昏昏欲睡的比赛,并未能把中国球迷的气势完全表现出来。别看哥队球迷人数不多,但却很“职业”,自始至终站着看球,又跳又敲又嚷,始终没停过。中国球迷的拘谨与哥队球迷的随意,与他们所支持的球队在场上的表现倒有几分相似。

  国旗进场时高潮掀起

  以往的世界杯,我们是观看别人跳舞,尽管我们也会往自己的脸上画国旗,也会把五星红旗带进场内挥舞。但这一次我们却与全世界一起见证五星红旗走进世界杯赛场。当那几位韩国少年擎着中国国旗走进赛场时,全场中国球迷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与国旗一起感受这一心动时刻。

  当首发的11位国脚与两万多名中国球迷齐唱《义勇军进行曲》时,不少“身经百战”的记者竟激动得热泪几乎夺眶而出。那一刻,我们心潮澎湃,那一刻,我们热血沸腾。这是五星红旗的第一次,是《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一次,是中国足球的第一次,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第一次。那一刻,我们相信如城墙般站在场地中央的中国国脚们,能够创造奇迹。

  但是,当中国队输掉比赛后,我们终于意识到第一次的感觉有感动,有平静,还有失望。(本报光州6月4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