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9日

星期

   

今日军营巡礼
首届机器人文化节亮相军营

王握文 沈廷亮

  日前,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举办了别开生面的首届机器人文化节。这一机器人文化节由该校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员们自主策划和组织,吸引了大批学子与市民参与。

  追求一种有机器人参与的生活理念

  作为一群在校学习的军校大学生,怎么想到要举办一个机器人文化节呢?记者采访了本次活动“总指挥”、大四学生郭华。

  郭华告诉我们,机器人是人类一个古老的梦想,“机器人”一词的出现首先是在科幻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人们最早都是从科幻小说或影视作品中了解机器人的。像铁臂阿童木、霹雳五号,等等。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才真正制造出第一台机器人。机器人向人们展示的是一门集机、电、计算机、材料、传感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

  当然,就机器人技术本身而言,它似乎与文化无缘。但人类在发展机器人技术时,寄托了一种期望,借助机器人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延长了人类的手臂,增强了人类的力量,改进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在追求一种有机器人参与的新的生活理念,这就蕴含了一种文化,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同学们称之为“机器人文化”。

  郭华所在的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我国较早开展机器人研制的单位,取得了我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等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他和同学们都是学习自动控制专业的。因此,“由我们举办这个机器人文化节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郭华话语中不无自豪。

  机器人家族成员同台亮相

  机器人研究成果展示是首届机器人文化节的一个亮点。类人型机器人、蛇型仿生机器人、灭火机器人、昆虫机器人、足球机器人、机器狗……机器人家族成员同台亮相。

  在我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先行者的展台前,机器人研究室的硕士研究生王建文热情地为观众讲解:这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类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高1.4米、重20千克,年龄1岁半。它可以前进、后退,左、右侧行,左、右转弯和前后摆动手臂,并可快速自如地行走,它还具备了语言功能。这种类人型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可以在康复医学上形成一种动力型假肢,协助截瘫病人行走。

  蛇型仿生机器人的展台前也十分热闹。这条长1.2米、直径0.06米、重1.8公斤的机器蛇,正扭动着身躯,在地上自主地蜿蜒爬行,只见它一会儿前进、后退,一会儿拐弯和加速,而安装机器蛇头部的视频监视器,则不断将机器蛇运动前方景象实时传输到后方的电脑中,真是奇妙极了。这就是该校张代兵等5名研究生课外科技创新的成果。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机器人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更重要是为学生自主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同台献艺的还有一只机器狗。一拍巴掌,它马上调过头去看,然后,向对方慢慢走过去。孩子们特别喜爱,竞相拍巴掌,这可难坏了小狗,它先向这边看看,又听听那边的声音,在众目睽睽之下,对那么多的宠爱显得很自豪但又很无奈,仰头叫了几声,最终走向了它的主人。

  未来的机器人什么样

  科技创新,离不开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许多重要的发明总是从一些大胆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想象开始的。为此首届机器人文化节还特意举办了一个“幻想机器设计大赛”。

  大赛收到近100多个设计作品:五花八门的机器动物,具有多种功能的民用机器人,从事不同作战任务的军用机器人,以及奇特功能的生命机器人等,应有尽有,其想像之丰富、构思之独特、功能之齐全,连机器人技术专家都啧啧称奇。

  在众多的幻想机器人设计参赛作品中,学员周朴设计的光电智能机器人和贺东设计的生命机器人,引起了众人瞩目。周朴的光电智能机器人,其最大创新点在于它在面对不同的外界环境时能够像生物一样准确地作出抉择。而贺东设计的机器人并未像许多其他作品一样只停留在机器人的功能上,而是十分大胆地在材料和结构上作了惊人的幻想———生命机器人。生命机器人具有生命系统的特性,能自我装配,能实时控制,对环境的反映具有自我思维能力,生命机器人还具有学习和模拟功能。由于该生命机器人的制造材料均为生物材料,如分子开关、分子导线等,因此具有低阻抗的能耗等特点,可长期在低能量下工作。

  机器人的进化是否会导致人类的退化

  “机器人的进化是否会导致人类的退化”,本届文化节辩论赛的辩题格外吸引人。原定晚7时开始,不到6时半教室里便座无虚席。

  正方辩手们“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不断陈述这样的观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也会更加完善和完美,机器人将大量承担本来应由人类所承担的工作,这样就会导致人类滋生惰性的可能;而且,如果将来有一天,机器人有了像人一样的智能和感情,它们不甘于总是不知疲倦地为人类劳动,就可能造反并报复人类。

  辩词引得听众哈哈大笑。但正方同学却引经据典:早在机器人诞生之前,一名捷克作家在他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就描写了机器人具有人的感情后,终于造反并向人类报复的故事。

  反方辩手当然不甘示弱:他们指出对方同学提到的观点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相反却是“杞人忧天”。他们提到同样是在机器人诞生之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一、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二、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三、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人们研制机器人,当然是让它为人服务并听从人指挥的。再者,机器人更多地承担人类的劳动,人类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别的工作,当然就不可能导致人类的惰性。

  辩论难分胜负,难说谁对谁错。但却让大家更加关注机器人、了解机器人,让未来的机器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首届机器人文化节落幕了,但关于机器人的话题却永不落幕。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