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10日

星期

   

百姓的语录

 

  可笑的“61个百分点”

  由河北省邱县检察院发明创造的“反腐扑克”,从问世起就备受争议,但它却一路坚挺地走了过来。最近,又向社会公开宣布,“反腐扑克”打出了成效:丰富了人们的法律知识,唤醒了广大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激起了群众检举揭发职务犯罪的积极性。在最近一年时间里,邱县检察院收到群众和公职人员的举报线索明显增多,比上一年度上升了61个百分点。(5月27日《江南时报》)

  我相信举报线索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1个百分点是事实,但把61%的上升率划归为“反腐扑克”的功劳,让人感到牵强附会。

  创造“反腐扑克”的目的有二:一是向群众宣传法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职务犯罪,激起群众检举揭发职务犯罪的积极性。二是唤醒广大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起到减少职务犯罪的效果。那个61%,如果说明了反腐扑克对检举揭发职务犯罪有些效果,那么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似乎没有提高,职务犯罪不降反升了!如果“反腐扑克”真有效果,那么干部的职务犯罪就会降低,群众即使有觉悟、想举报都没有举报的理由和可能。现在举报率不降反升,是群众有觉悟了,还是干部不觉悟了,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难道不是对“反腐扑克”的无情否定?

  (江苏盐城 郭志干)

  在校大学生还需办暂住证吗

  我是一所民办大学的在校生,5月30日在学校海报栏看到一则通知:接公安部门通知,我校学生需要办理暂住证,明天上午照相,望同学们做好准备。

  同学们均表示不可理解,甚至说闻所未闻。

  虽然我们是民办大学的学生,户口没转,但是我们的学籍在这里啊!任何部门要管理我们都是非常方便的。

  并且,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正在逐步取消大学生入学迁户口制度。那么到时候是不是公立大学的学生也要办暂住证呢?

  (石家庄 邢永亮)

  把消费者逼成行为艺术家?

  如今行为艺术流行,可是依我看来,那些咋咋呼呼的行为艺术家们还比不上那些被商家欺骗的消费者来得更行为、更艺术。如今的消费者在受到伤害时已经不再向消协投诉了,而是敲锣打鼓地闹得满世界皆知,将维权过程搞得比行为艺术还行为艺术。

  首先是轰轰烈烈的武汉“砸奔”事件。该市野生动物园用一头老牛拉着一辆出了故障的奔驰230型车,在繁华的武汉街头周游之后,又派几名壮汉用铁锤将它砸成一堆废铁。如果说武汉野生动物园的行为颇有些黑旋风李逵的遗风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位笔记本电脑的主人倒有点像林黛玉。海南消费者傅方文因不满某电脑公司对自购笔记本电脑频出故障的推诿和欺骗态度,一怒之下于4月份将电脑焚烧。5月11日,他又在海口白沙门海滩,为这台倒霉的笔记本电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把电脑的部分“骨灰”装入一个漂流瓶中,里边还附上一张纸条,然后就把电脑给“水葬”了。

  这些刁钻的消费者把事做得已经够绝了。但我还是有些疑问:是什么力量把咱们的消费者变成了行为艺术家?

  (河北唐山 董义斌)

  这样的记者够格吗

  我是一名机关干部,业余时间爱“爬格子”。去年8月,我把两篇近万字的新闻稿件交给某晚报记者陈某。不久,稿件先后刊出,陈某和另一位记者的名字却堂而皇之地署在了我的名字前面。更为可气的是,迟迟见不到稿费。我多次向陈某及责任编辑咨询,一直没有答复。最近,我投诉到该报纪检科,才讨回区区210元稿费。陈某为此“兴师问罪”,指责我“不够意思”,因为报社领导找他谈了话,并且批评了他。

  呜呼,我依法维权,反而成了“罪人”,真是莫名其妙!陈某等人未经许可,擅自在我的作品上署上他们的大名,还截留稿费,严重侵犯了我的著作权,我完全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问题,但我不愿意把事情搞大,仅仅是为了照顾记者本人和报社的面子。倒是陈某的做法,违反了《著作权法》的规定,也违背了记者的职业道德,让人从骨子里瞧不起。

  (湖北襄樊 曹兵)

  对投资者赏“皇粮”

  时下许多地方犯了投资饥渴症,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只要有人来投资,一切好说,手段则无所不用其极。某地就出台了一个令人发噱的措施:对辖下某招商引资而来的利税大户网开一面,只要是它招聘来的人才,其家属可随时进入事业单位工作,户口关系可随时解决。

  “随时进入”事业单位工作,将用人标准轻而易举地破坏殆尽。不知道在这面招商大旗下,会有多少不合格的人进入事业单位。新闻语焉不详,但大概不在少数,否则就不会当经验推而广之了。进入事业单位,他们的工资从哪儿出?当然是财政拨款了。十羊五牧,甚至十羊九牧,这就导致某些地方的国家公职人员越裁越多,成了恶性循环。

  (山东潍坊 小马子)

  古镇魅力何在

  《新华日报》5月登载一篇“古镇魅力”的文章,某地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清丽宁静的环境以及古朴的民风,吸引了客商。他们被古镇的魅力所征服,纷纷解囊投资开发。

  “古镇确实充满魅力”,但魅力来自哪里?显然来自它固有的古韵,来自它的古桥、古屋、古石道和清静无扰的环境。但开发后会怎样,能不能依然保持它原有的古色古香?现在招商引资很时髦,不管需不需要、后果如何,一哄而上,谁引资多谁就有本事,政绩就显赫。至于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古迹,能不能延续和得到保护就无人过问了。

  对古镇的开发建设,应慎之又慎,应在保护原有格局和环境上,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有计划有节制地进行。名曰开发实则破坏的例子还少吗?一些完整的民居、宅院和古道,因“开发”或荡然无存,或丧失了原汁原味,往往得不偿失,令人惋惜。

  吸引投资商开发商的与其说是古镇的魅力,不如说是古镇魅力蕴藏着的巨大商机。吸引他们的不是古镇的清流小溪,不是古宅旧院,而是隐藏其中的投资收益。依附着商业味的开发投资,古镇还能仍如原先那般古朴、宁静吗,还能永久地魅力十足吗?

  (中国矿业大学 程婧)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