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1日

星期

   

时评
青工创新不问出处

童大焕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埋首文凭,以追求白领、金领的社会地位时,一度不起眼的“蓝领精英”正“逆流而上”成为企业争宠的对象。继深圳出现高级技能人才工资高于硕士研究生后,广州又对高级工落户采取了享受本科生待遇的新政策。

  这种现象,用市场的角度来说是应验了中国“物以稀为贵”的古训,用一句更加充满理想色彩的话来说则是“一个人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必须使他的才能比别人更适合时代的需要”。(俄·普列汉诺夫)

  市场终究是公平的,英雄不问出处,是金子就不会被埋没。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应该承认,机遇对任何人都是不一样或者不公平的,那么,当你高考落榜时,当你不幸成为“蓝领工人”时,你是哀声叹气得过且过,让人生最宝贵的时间资源付诸流水,还是既来之则安之,找准自己的位置且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边发奋图强一边寻求新的机遇?

  态度决定一切,命运和结果可能一开始就在我们自己手中。人生也有一个“能量守衡定律”:用心所至,必有所得;找准人生理想和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心无旁骛地努力而为,则一定会开创出与众不同的自己的天空。在这里,不随波逐流不仅是一种人生品格,也是一种明智的人生策略———与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如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独辟蹊径。

  于是,青工创新,无疑就有了新的时代和人生意义。从眼前自己最能把握的地方起步,不好高骛远,眼界不妨高些,手脚不妨放低些,我相信,哪里都会有事业、有财富。

  即使不为理想,哪怕只图生计,不思进取不思创新也不成了。联合国发布的《200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说,中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甚至低于肯尼亚和津巴布韦,1998年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是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如此比较,日本、韩国的劳动力成本反而比中国还低20%。再不思创新,可能最基本的低工资饭碗也要被别人砸了!

  除了内在压力和紧迫感,外在的体制激励和产权保障也是必须的。青工创新,一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小发明小创造,能够用专利形式保护的,应该被视为青工个人的知识产权加以专利保护,至少也是非职务作品而和其单位共同拥有专利。社会也应为青工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高技术人员能够“在岗位上创造价值,在流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