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4日

星期

   

阳台上的功课

杜霞

  有一个女孩子,十五六岁的时候,因了学校里一次不公平的惩罚,决定要放弃自己。她开始迟到、早退、旷课,开始故意顶撞老师。其实,女孩她一直很优秀,快乐、自信,还崇拜金庸小说里的豪侠义士,也许正因为此,她才更不能忍受同伴的背叛、集体的离弃。那是一个有权叛逆的年龄,那些日子里,女孩子会一整天一整天地坐在自家的阳台上发呆,她在心里和自己说着话,想一些自己搞不懂的事情。慢慢地,她的心安静了下来。一年后,当女孩从阴影里走出来的时候,她甚至有种再世为人的感觉。自此,这女孩有了一个习惯,每当遇到烦恼困顿,她都会一个人在阳台上坐上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让心不断地沉静下去,澄净起来……

  这个女孩子,后来走上屏幕,成了那个很阳光很亲切的主持人文清。

  读完文清的《让心灵打个盹》,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阳台上的青春守望。我想这段经历之于文清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否则,这阳台上的功课不会延续下来,成为匆促的岁月里一次次不可或缺的精神漫步。

  一位散文家曾说: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这几乎可以看作是《让心灵打个盹》的注解。在文清看来,写作也就像是阳台上的功课,静静地面对自己,静静地整理心情,静静地与冥想中的老友倾谈。从咿呀学语的娇憨到小小少年的青涩,从赛场打拼的飞扬到情窦初开的迷惘,从初涉《生活》的紧张到与“三高”同台的兴奋……在一段段的心灵独白中,文清说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让心灵打个盹儿。”

  所以,在名人出书颇遭争议的今天,文清能够坦然地写道:我不以为出书是功成名就的人的专利,我以为出书是一种回忆;我不以为回忆是老年人的专利,我以为回忆是一种心情。

  一个喜欢在回忆中感受心情的人是善感的,而且,说到底,总有些老派。不过,在一个喧器骚动的时代里,能固守住点什么其实是很难得的,套用文清的句式:我不以为“老派”是一个贬义词,我以为“老派”意味着精神的内敛和独立。推算起来,我和文清年龄相仿,都是“70年代出生”的孩子。可是,在不少同龄人的文字里,我找不到自己的记忆,那般最宝贝的表情、最时尚的装扮以及最颓废的感觉常常让我暗自沮丧:我是不是太土,或者已经很老?

  很高兴文清的回忆可以帮我打通回去的路径,那三分钱一根的白糖冰棍,那为参加考试而借来的背带裙,还有那风靡一时的霹雳舞……都让我闻到一股熟悉的气息,那是属于我们一代人的记忆。

  我又一次强烈地意识到记忆是有选择的。我想,那些更“新新”的同龄人未必没有这样的经历,但他们讲述的是他们愿意记住的东西,这没有错。只是,故事里那更阔远的背景,心灵里那更深切的痛楚,确乎是需要些清火的文字去呈现的。

  《让心灵打个盹儿》文清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