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5日

星期

   

合江“8•2”特大翻船事故追踪报道
合江为何再次沉船

本报记者 闵捷 实习生 王绍兵

  □出事船只躲过了国家安全检查组

  □趸船隐患一直未解决

  □旧船准用 新船不准用

 

  ■本报合江8月4日电

  8月4日上午,四川合江县境内的长江江面上,一艘渡船正把在合江“8·2”翻船事故中部分遇难者和失踪者的家属摆渡到榕山镇,与等候在那里的县领导商谈善后和赔偿事宜。

  家属们告诉记者,除了谈赔偿,他们更希望政府这次能够把长江船运的隐患彻底解决,不要再出事了。

  记者在了解事故详情时,当地村民发出一串疑问。

  出事的渡船为何回避了安全检查

  与合江县城一江之隔的白米、望龙等乡镇,无公路也无桥梁与县城相连,交通长期依赖长江船运。2000年合江“6·22”特大沉船事故发生后,这里的航行安全受到全国关注。

  接受记者采访的群众反映,6月中旬,国家安全生产检查组来到合江。这次出事的合江县第二航运公司(以下简称“二航司”)七号船停止摆渡,由二航司另一艘条件较好的船来到出事的渡口临时干了半天。

  出事的这个渡口叫老渡口,是榕山镇对岸的白米乡群众到镇里和县里的主要乘船地点之一。有资格从老渡口摆渡到榕山镇的,是合江二航司的七号船。

  白米乡斗笠村的村民们说,检查组到达的是榕山镇,七号船当天就在对岸紧靠着一艘趸船的内侧停靠,从榕山镇方向难以看见此船。当天在老渡口摆渡的是二航司临时调来的好船。

  村民们谈到二航司七号船陈旧,马力又小。

  白米乡斗笠村在这次事故中的幸存者朱国荣,对该船的动力不足有刻骨铭心的印象。他说,8月2日中午该船驶到江中心时,虽然长江洪峰并未到达封航水位,但船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航线,在离老渡口500米的下游靠了岸,10多人下了船。减轻了重量的渡船艰难地继续前行,在老渡口准备靠岸时,抗不住水流的冲击,船尾撞到了一艘驳船上,沉入江中。他慌忙抓住驳船的一根绳索,捡了一条命。

  斗笠村在“8·2”翻船事故中受到重创。据该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介绍,村里死亡3人,失踪15人,占此次事故死亡和失踪人员的大部分。他说,斗笠村村民去榕山镇大多选择从老渡口乘船。村里于2000年曾经向合江县交通局和航管所等部门打报告,请求允许添置一条船以方便村民渡江。得到的回复是,二航司已经有一条船在老渡口,斗笠村不必增加。

  这位村干部的爱人8月2日一大早渡江到榕山镇买新鲜猪肉。当天上午,长江今年的第一次洪峰到达合江,他受命在本村范围做好防范工作,在岸边眼见着二航司七号船几次想从榕山镇过江,折腾一番又退回到渡口。11时左右,船在试图靠岸时翻沉。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爱人回家时坐上了这条船,并在事故中失踪。

  群众反映的趸船隐患为何不解决

  老渡口有两条趸船(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船,固定在岸边、码头,以供船舶停靠。———编者注)长期停靠在此,使渡船靠岸时的航道变窄,出事的可能性增大。白米乡的乡民几年来一直向上反映,但没有结果。

  乡民们说,如果这两艘趸船挪开,二航司七号船可能就不会出事。

  白米乡斗笠村52岁的吴朝庆告诉记者,2000年“6·22”事故后,他就向当时的合江县交通局局长提出,老渡口的两条趸船影响安全。因为渡船只能从两船之间的空隙中穿过才能靠岸,容易与趸船碰撞,造成事故,何况趸船旁边还常有载货的驳船停靠,形成明显的狭长通道,渡船靠岸时更易碰撞。

  这样的建议他和乡民们向相关部门提过不少次,但至今趸船仍原地不动。

  他及多位知情者介绍,8月2日当天,位置靠下的趸船A面向长江的一侧并排停靠了五六艘驳船,由于船多,后面又排出第二排,有三四艘驳船。位置靠上的趸船B的一侧也停了一些驳船。

  由此给渡船留下的靠岸航道的入口离岸较远、水流较急,马力不大的二航司七号船在进入航道时非常吃力,船头虽然进了航道,但船尾被水流一冲,撞在趸船A的最外侧一艘驳船的船头,在江水的强大推力下,渡船很快翻沉,钻入“驳船阵”的船底。

  当地人称这种翻沉叫“猫儿吞耗子”,很容易造成伤亡,因为乘客落水后试图浮上水面时,头碰到的是坚硬的船底,在这个“驳船阵”中,船底有长约30米、宽约70米的面积,落水者在这大片的船底之下呼吸不到空气,见不到阳光,容易在心慌意乱中呛水身亡。

  对于趸船对客船造成的安全隐患,二航司七号船的前任承包者有着切身体会。据她介绍,她是1999年承包这条横渡线路的,几年间,在老渡口的趸船位置发生了好几次险情。就在2000年“6·22”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她在老渡口靠岸时,因为挂靠趸船的驳船过多,航道狭窄,靠岸时差点翻船。

  她多次找到县、市交通局和航管局的领导反映,请求把这两艘趸船移到远离渡口的地方。2000年,市交通局做过一次协调,商量的结果是把上下的趸船各上移下移一定的距离,加宽老渡口客船的进出口宽度,但一直没有得到落实。

  在这条独家经营的横渡线路上,她赚了不少钱,却放弃了继续承包。她说原因就是趸船这一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排除。今年1月承包合同到期后,公司组织招标会,她没有投标。

  8条新船为何使用受限

  一些群众还向记者介绍了8条新船使用受限制的问题,认为这暴露了管理体制上的隐患。

  白米乡和邻近的望龙、良种场等地是合江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产量占合江的一半以上,远销贵州等地。每年数万吨的蔬菜长期靠船只运到县城批发销售。

  两年前的“6·22”事故发生后,合江境内的100多条“三无”船只被销毁,其中大部分是蔬菜运输船,合江一度出现运菜难的问题。

  去年3月,应菜农们要求,合江航务管理所决定在榕山镇至县城15公里沿江两岸新增8条蔬菜运输船,并由航务部门统一按客船标准指定船厂建造。经过航务部门的宣传工作,县农场的谢雨飞、白米乡郑小村的廖永质等8人便成为了8条新蔬菜船的船主,每位船主为造船各支付6万多元。

  2001年7月,8条蔬菜船开始运送蔬菜到县城,此举立即得到菜农的欢迎。可是在11月,合江县有关部门作出了8条蔬菜船只能装菜不能载人的决定,力主造船的合江县航务管理所领导受到处分。

  这一规定,给菜农和8条船的船主们以沉重打击,菜农不可能只把蔬菜运走,而人不与蔬菜一起去。菜农们只得又去挤二航司的两条直达县城的客船,这8条专为菜农打造的蔬菜船,无奈退出蔬菜运输市场。

  运力不足之下,菜农们受到“一人一担”的限制,于是想出对策———做大菜篮。白米乡诞生了可装300斤蔬菜的菜篮,两个人才能抬上船。

  船主们认为是航管所骗了他们,于是集体要求退船。他们认为,当初造船时同意他们可以载12人,现在却不许载人了,他们根本无法经营,当时8艘船是按客船设计的,上下货物不方便,装卸工人都不愿意给他们的船下货。

  更让船主们气愤的是,他们的蔬菜船不比二航司的船差,为什么二航司的旧船都可以人货混装,而他们的船却不能。

  合江县交通局局长李再福在回答当地媒体记者提问时说,二航司是个老集体企业,早想改制,可县里又拿不出资金解决退休人员的社保问题,只有拖一天算一天;一旦8条菜船参与运营,二航司根本就无力竞争。

  一位船主得知后说,这样管船,不出事才怪。

 

事故调查赔付工作展开
回首“6•22”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