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11日

星期

   

时代呼唤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江总书记7月16日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重要讲话,是继去年8月7日北戴河讲话和今年4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讲话后,更为全面、系统地阐发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任务、方针和发展目标的一篇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论述的重要文献。

  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与本报《思想者》副刊联合举办的笔谈会上,参加笔谈的青年学者畅谈了学习江总书记讲话的体会和感想,现刊出部分笔谈内容摘要,以飨读者。

 

  打造中国气派的社会科学

  □社科院研究室 庞晓明(博士)

  江总书记最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表明,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总书记的讲话廓清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意识形态宣传三者的辩证关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双重属性和双重社会功能。所谓双重属性,是指哲学社会科学兼有科学性和价值性两种性质。哲学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具有一般的科学认识功能,而且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就是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系统地、自觉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价值观念,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一种看法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应该远离意识形态宣传。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意识形态宣传不能代替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也不直接等同于意识形态宣传。这是正确的。但是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又不可能远离意识形态宣传,因为它不能离开本国人民的实践,不能离开本国人民的生活,不能离开本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一句话,它是和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命运相随的。将哲学社会科学混同于自然科学,会削弱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就将科学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否认科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将自然科学混同于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得出科学技术也是意识形态的错误结论。如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就将自然科学视为意识形态,混淆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不同性质的区分;马克思区分了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两个概念,强调“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科学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本质,从而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提供了理论依据。江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的理论,是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理论,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理论。这就从根本上解答了上述的模糊认识。在处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过程中,从功能上,要做到“四个同等重要”;在学科性质上,要区分两者的差别,重视两者作用方式的不同,尊重学科特点。这样才能将哲学社会科学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江总书记的讲话向世人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繁荣和振兴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的呼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如何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顺利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问题。与此相关,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着面对全球、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强势意识形态的挑战,面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新任务,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先进文化代表的问题。当今时代是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主导产业经济基础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化。而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大多数地区还在向工业化迈进,这样,我们既要补上工业化、现代化这一课,同时又不得不顾及后工业化(如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及文明、可持续发展等)的挑战。所有这一切,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都需要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给予解释、回答。我们必须拿出真正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品来,拿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有中国气派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等。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传承文明 咨政育人

  □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 周勤勤

  江总书记7月16日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的重要讲话,是继去年8月7日北戴河讲话和今年4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讲话后,更为全面、系统地阐发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任务、方针和发展目标的一篇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论述的重要文献。江总书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努力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这一论述给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咨政”就是问政、参政、议政,为中央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起到智囊和参谋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之一就是“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往往能够依据科学的理论,对以往的实践、经验、教训,作出高度的总结和提炼,提出指导实践的理论或进行先导性的理论探讨。比如,粉碎“四人帮”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起到了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鸣锣开道的作用。我院开展的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工作自1991年至今已有12年,预测结果报告给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起到了参谋和指导的作用;向国内外媒体公布,起到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良好效果。我院国际片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提供政策咨询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关于前苏联解体的分析研究,关于亚太地区区域合作的研究以及其他关于国际形势的分析研究的许多成果和政策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谋。我院社会学所第一任所长费孝通主持的小城镇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及他关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论述和建议,成为中央决策的重要依据;雷洁琼教授主持的关于城市家庭结构的大型调查,为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开辟了重要的认识途径;社会学所开展的百县市调查和百村调查,为深入了解中国城乡收集了数以万计的丰富数据;多年来连续出版的《社会蓝皮书》在中国社会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方面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模型,有利于政府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宗教研究所从历史与现状等层面对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中国与梵蒂冈关系、教案问题的系统研究、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的研究,为我国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提供了背景材料;对神秘膜拜团体、邪教包括“法轮功”等问题的研究,为我国政府有效揭批“法轮功”提供了决策依据。总之,哲学社会科学在“咨政”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在“育人”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去武装他们。“育人”就是培养和造就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人才保障。所以“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中央也需要掌握一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门队伍”。

  我们要以江总书记对我们的信任和肯定为动力,担负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为任重道远,大有可为的哲学社会科学孜孜以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追求世界水准与中国气派

  □社科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张冠梓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就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我学习后的体会是: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时刻牢记两大目标,追求两大境界———世界水准和中国气派。

  所谓世界水准,就是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宽广的视野、积极的心态,吸纳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与国际学术领域开展自主、平等、互利的对话。所谓中国气派,就是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分挖掘和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风格、民族精髓,在兼容并包中寻求自身的壮大,在创造更新中实现对人类社会的独特贡献。

  要达到或接近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水准,就要培养宽广的世界眼光,将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全面推向国际学术殿堂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使世界充满生机与活力,也使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从而使先进文化获得向前发展的无穷动力。历史地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当代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先进性,实现大发展,同样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同样要融会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思想和学术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应是开放的体系,在了解和占有国内外一切学术资源、把握和洞察国内外一切学术动态的基础上,推出自己的优秀成果和学术思想,与国际学术界实现全面的对话。

  众所周知,肇始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浪潮,越来越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与世界相联系;反之,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也与中国密切相关。因之,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重大问题的不同意见、讨论和争鸣,总是和世界各种思想理论的争论相互影响、相互呼应的。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的争鸣中发展和创新。诚然,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放松对文化霸权主义的警惕,无论如何也不能生吞活剥,“言必称希腊”,但这也并不能成为我们对借鉴西方文明因噎废食的理由。我们应以开放的视野,走向世界的勇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与全球对话。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别的民族所难以企及的文化优长和高峰。挖掘、总结、诠释和展示这些文化的优长和魅力,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大特征,是她具有兼容并包、开放融会的创新品格。她对外来文化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吸收性,在吸收过程中,又富有消化力和创造性。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和锤炼,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愈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作为五四运动见证人和亲历者的许多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成为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面对近代中国极其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创造,新的总结和新的概括。中国共产党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也取得了极其丰富和辉煌的成果。可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创新、发展的三大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集中的体现。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都必须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艰巨的使命,就是要努力挖掘、总结、提炼中国几千年文明中最具价值的文化内涵,光大和创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对世界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老老实实做人 扎扎实实做学问

  □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夏春涛

  江泽民总书记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一便是“要坚持优良的学风”,强调“要坚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做人、做事情、做学问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才能成为一名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这一番话言简意赅,切中时弊,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

  毋庸讳言,目前在学术界,漠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律的倾向已呈积重难返之势。各学科每年新推出的研究成果尽管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但穷尽式、开拓创新性的研究较少,而以粗放式、低水平重复性的研究居多,其中不乏抄袭剽窃、粗制滥造、东拼西凑之作。上述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学术打假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媒体对相关事件频频曝光,近期还就如何治理“学术泡沫”或“学术腐败”的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学风建设确已成为当前学术界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没有捷径可走。在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学术大师身上,无不体现出一种严谨求实、淡泊名利、厚积薄发的学风。例如,罗尔纲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他在总结自己的治学经验时曾经坦言:“我研究太平天国史,首先是做辨伪、考信的工作。做这种工作,必须忍耐、小心、一丝不苟,必须‘打破沙锅纹(问)到底’。这些习惯,应该说是我一生工作的基本功。”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而是甘于寂寞,一丝不苟,锲而不舍,这正是罗老治学精神的写照,也是他获得成功的奥秘所在。他对李秀成“自述”的研究便生动体现了这种治学精神。罗老从1931年起开始注释李秀成“自述”,先后三次调整底本,增订注释,直至于1982年推出《忠王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一书。该书名物训诂与史实考订并重,注释是原文的四倍多,堪称当代考证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在自序中自嘲地写道:“四十九年来,好似乌龟爬行一般,一点一滴地去作注。有些注真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却又自笑无知。”罗先生穷49年之力注释李秀成“自述”,从青春一直注到白首,成为史学界的佳话。

  凡是大学问家,大都具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便是江总书记所说的做人、做事情、做学问的统一。仍以罗尔纲先生为例,尽管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一级研究员,但他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从来不以权威自居。1984年,《安徽史学》刊登一文,对罗老关于太平天国科举考试起始时间的论点提出了质疑。罗老读后,随即撰写一篇订正自己旧说的文稿寄给该刊,并附函针砭了“自古文人相轻,同行成仇”的现象,提请编辑部在文前加一按语,“为百家争鸣提倡一种好风气”。罗老毕生潜心治学,惜时如命,虽耄耋之年仍勤于著述,同时又自甘淡泊,生活俭朴,故而博得了“布衣学者”的美誉。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大职责,这种职责只有通过优良的学风才能得以体现。时代呼唤学术精品,而优良的学风是催生学术精品的必要前提,不良的学风只能衍生出平庸、注水式的成果。

  发奋进取 不辱使命

  □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 邸永君

  众所周知,相对于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而言,近年来全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这也就是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四个“同样重要”、两个“不可替代”的起因。受“急功近利”的价值观的驱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同志对哲学科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或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不但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而且还需要经济投入,甚至觉得是掣肘之累赘,漠然视之;或以“优先发展经济”为由贬低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这是十分短视和浅薄的做法。

  回顾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之巨大丝毫不亚于自然科学。譬如,现代科学的发展肇始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表面看来只是一场文艺的复兴,与经济发展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我们知道,没有文艺复兴,就不会有几百年来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就不会有社会制度的迅速变革。诚然,现代化进程启始于工业革命,但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没有人类思想的大解放,也就不会有工业革命的出现和成功,更何谈现代化进程的扩展。事实已经证明并还将证明,要想让社会全面发展,除了技术革新,经济发展,还必须有制度和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全面进步。不然,即使引进新技术,没有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文化变革,技术就难以发挥作用,经济也不会有长久的效益。清代“洋务运动”的失败即是明证。

  从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角度而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它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并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因此,它不仅与自然科学相辅相成;甚至更需要倾注精力,更应该予以关注。这是因为其发展水平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形态是否先进的重要体现。

  另外,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自身素质及道德水平,使人们能更好地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如何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哲学社会科学重在研究、分析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有意识地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思考。这些思考为人类协调各种复杂关系,处理并化解各种矛盾,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积累经验,避免盲目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分析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问题,提高我们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整个社会不断健康有序地发展。

  人类有着广泛的精神生活需求。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肩负着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心灵归宿的责任,从而满足人类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这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根本。没有充实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人们就会感到空虚,一些不健康甚至腐朽、愚昧的文化沉渣就会乘机泛起。我们不能坐视庸俗、无聊的文化垃圾充斥传媒,亵渎人们的精神世界,而是要积极参与,为社会奉献高品位的精神产品。

  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队伍

  □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邱涛

  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我以为,首先要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战斗力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要建设好一支坚强的、富有战斗力的队伍,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的学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方向,也才能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实践、深入群众,适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研究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时代课题,研究对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课题,创造出学术精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服务。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使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真正以开阔的心怀来面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术争鸣、学术讨论,才能对不同的学术观点持宽容的、建设性的态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的气度,是确保哲学社会科学队伍能真正强大起来,富有战斗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保证。要建设一支好的队伍,坚持优良学风是基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始终把学风问题提到党风的高度加以认识和解决,强调学风直接反映学者的思想理论水平,反映学者的世界观、价值观。

  真正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的根本。我认为,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首先,从普遍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入手,分层次、有目标的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加强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在政策上予以重点倾斜,为他们脱颖而出,“出成果、出人才”、出精品力作,出学术大家,创造良好环境。其次,国家要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尤其是在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上的投入,真正体现四个“同样重要”,真正体现两个“不可替代”。再次,要建立合理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资源配置体系,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竞争机制。当然,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注重自身的培养,要深入思考自身工作中已经做了些什么工作?自己应当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些什么?只有从主客观两方面找差距,才能最终建设好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