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14日

星期

   

想做北京人难道也有错?

孙振军

  读到了尹卫国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发表于8月5日北京某报上,题目叫《这种问卷很无聊》。尹先生在文章中说,最近某咨询机构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假如能够再出生一次,60%以上的农民都希望出生在城市而非农村。有的选择外国,有的选择北京、上海、广州。

  据此,有人撰文说《四分之一农民想做北京人》。这份调查给尹先生的第一感觉是:“农民兄弟真聪明,不是选择在美国做洋人,就是选择在京城当城里人,惟独不想生活在艰苦的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份调查给尹先生的第二感觉是:“这种调查很无聊,究竟有何实际意义呢?能帮助政府制定人口计划?还是能为城市规划发展提供依据?或者能扶持农民挣脱农业劳动的‘枷锁’、迁徙到城市做个光鲜体面的城里人?我看都不能,没有半点积极作用,全是负面效应。”云云。

  虽然我也是城里人,但看完尹先生这篇千字文,我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第一,关于“农民兄弟真聪明……”。我不知尹某人这是正话反说呢还是反话正说?难道农民不该“聪明”或者应该是笨蛋吗?众所周知,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全国各族人民(当然也包括农民)崇敬与向往的地方。因此,四分之一的农民有到北京去工作生活的美好愿望,正说明我们伟大的首都有凝聚力和号召力。这又何错之有呢?难道让四分之一的农民兄弟都选择经常挨饿、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方生存发展,才算“真聪明”?退一步讲,农民“不想生活在艰苦的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难道有什么错吗?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进步、发展与文明,正是在一次次地不断脱离艰苦的过程中完成的。迁徙也是改变艰苦命运的一种有效而合情合理的方式,为什么不准农民去设想呢?我们的祖先都是茹毛饮血的山顶洞人,试问尹先生,今天的你还愿意退守在“山顶”吗?

  再退一步讲,假如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市民中做调查,保证90%以上的人不愿做农民。那么,四分之一的农民想到京城做个“城里人”,又有什么反常的呢?

  第二,关于“这种调查很无聊……”。以“不能帮助政府制定人口计划”和不能“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为借口,来反证“这种调查很无聊”和没有“实际意义”是站不住脚也不值得商榷。我倒认为调查确实说明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依然存在,这对制定政策的权力机构而言,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尹先生还说,这个调查不能帮助农民挣脱“枷锁”,不能帮助农民做个光亮体面的城里人,因此“没有半点积极作用,全是负面效应。”这就更让人弄不懂了:既然尹先生也承认农民是戴“枷锁”的(尽管他加了引号,城里人是光亮体面的,那么农民在“假如再出生一次”的前提下,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良好愿望,又怎能说没有半点积极作用?难道让几亿农民兄弟异口同声天天吆喝“今儿个真高兴,今儿个真高兴”才算“积极”?尹先生还断言,“缩小乃至最终消灭城乡差别的惟一途径是发展生产力”。但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通过国家政策宏观调控,是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别的。这在近几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已有多起提案。

  据我所知,握锄把执牛鞭的农民兄弟,对识文断字、执笔握管的文化人,一向是望而生敬、仰之弥高的。但尹先生的这篇文章,农民见到会很伤心。因为他不仅无情地否定了农民想做北京人这种正常而正当的追求,甚至粗暴地封杀了农民兄弟仅仅是说说想当北京人的愿望权利,更甚至蛮横到连别人这样问问农民也不允许。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