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15日

星期

   

北大登山队五人失踪遇难令人叹惋
登山教练:经验与装备比勇气更重要

本报记者 冯玥

  本报北京8月14日电

  今天,北京大学登山队5名队员在希夏邦马峰失踪的消息见诸国内各大媒体。昨天就已得知这个噩耗的中国国家登山队教练次洛,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沉浸在痛心和惋惜中。

  1997年8月中旬至10月初,次洛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的一员,曾经前往西藏,攀登位于聂拉木县境内的希夏邦马峰。当时,地大登山队希望成为第一支冲顶海拔8000米以上高山的大学登山队。记者本人当时曾随队采访。

  5年后的现在,北京大学登山队5名同学在希夏邦马峰西峰遇险。两名学生遇难,3名学生失踪。

  次洛现在新疆,刚带领一支登山队回到乌鲁木齐。他说5名队员中,他和雷宇同学比较熟,其他的几位也见过面。这次北大登山队出发前,专门到北京国家登山队怀柔训练基地,咨询关于希夏邦马峰的情况。

  次洛教练介绍,希夏邦马主峰海拔8012米,在全世界海拔超过8000米的14座山峰中,位于最后一位。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它的攀登难度,比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要大。这次北大登山队攀登的希夏邦马峰西峰,海拔7292米。

  希峰大本营海拔5000米,与顶峰的海拔高差大于珠峰,攀登路线更长,地形也较珠峰更为复杂,在登山路线上要经过冰塔林、雪崩区和不少暗裂缝。这意味着,攀登这座山,除了体力之外,登山队员的经验、充足的物质保障、先进的装备,都是极其重要的条件。

  次洛说,今年西部的很多高山降雪都大于往年,这无疑给登山队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据西藏登山协会方面向新华社记者的介绍,北大登山队抵达拉萨后,登山协会当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七八月份由于气温偏高、雨水多、能见度差、山上积雪不牢固,安全隐患较大,不是登希峰的最好季节;二是建议他们聘请经验丰富、了解山上情况的高山向导和技术顾问,以及租用海事卫星电话,便于联络。但队员们是利用暑期来登山,时间没有办法更改,至于后两个建议,也由于资金有限等原因未能采纳。

  5年前,地大登山队也遭遇过类似的问题。赞助费用不够,必要的物质装备和技术装备不到位;协作人员太少,运输、修路等对队员的体力消耗过大;运输力量跟不上,导致前进营地以上的几个营地,很长一段时间队员只有方便面可吃;天气情况不尽如人意,雪大风大;队员经验不足,两三个老队员带着十来个没有经验的新队员,要交待的事太多……

  那一次,地大登山队在距顶峰不到200米的地方,决定下撤。因为天气恶劣,而且队员的体力不能保证在登顶后还能安全下山。当时,作为随队记者的我,和不少队员都觉得不甘心,很为那次活动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惋惜,但是现在想起来,那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还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呢?

  次洛说,登山本来就是危险系数很大的一项活动,在山上,不可知因素太多太多。任何看似细小的疏忽或错误,都可能酿成悲剧。而准备的不充分和经验的缺乏,也会让危险变得更大,尤其不能为了登顶而登顶。那一年在希夏邦马,队员也遇到过雪崩和在途中滑坠的险情,好在都没有造成生命危险。而这一次,北大的同学却没有这么幸运。

  最近一些年,登山作为一种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和喜欢的户外活动,参与其中的人日渐增多。登山爱好者遇险的事情,也时见报端。

  对于喜爱这个项目的人来说,它是对自我的挑战,对极限的挑战。“因为山在那里”,总有向往的人们会去,也总有一些人,可能就因此而永远地留在那里。

  热爱登山的人,一定都曾经思考过危险甚至死亡的问题。可是,真正的登山者,绝不是轻率对待自己生命的人,因为,登山的意义不是拿生命去冒险,相反,他们会尽一切可能,降低和避免危险发生的可能。

  就如一位曾经登上世界各大洲最高峰的登山者,对登山意义的阐释,他说:“在登山中,最让人激动的,不是登顶的瞬间,而是下山后看见第一片绿色的瞬间。”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