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18日

星期

   

思想者沙龙
屠龙之技式的吉尼斯

文/杨柳青

  《庄子·列御寇》中有则寓言,说周朝有个叫朱氵平漫的人,为学一项特殊本领,变卖家产,到远方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技术。转瞬三载,学成而归,逢人便煞有介事地介绍所学的杀龙技术,众人大笑,问其什么地方有龙可杀,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并没有龙,这本领算是白学了。

  朱氵平漫倾其家财,不远千里,学艺三年,却留下“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笑柄。它讥笑的是那些脱离实际的本领或理论。捧腹笑过之后,仔细想想曾被一些媒体大肆炒作的诸如“热吻多少小时”、“一口气喝下多少瓶啤酒”等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绝技”,无论多么“高明”、“绝妙”,也不过是无所用其巧的“屠龙之技”而已;再回头看看身边一些朋友所读之书,也并非都“开卷有益”。

  随着我国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从街道居委会大妈、出租车司机到国家公务员,学外语、学电脑等新知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在为学习热喝彩时,也应对学习热进行一番冷思考。在为学习者“号号脉”时,就会发现,在赶“热”的人群中,有人视知识为食粮而如饥似渴,有人为探寻真理而孜孜以求,有人为跟上时代而不断“充电”,但也有的学了一些看似花里胡哨、却毫无价值的“泡沫”知识。譬如,学习为的是赶时髦,当摆设,做给人看,经典著作中个别词句背了许多,说起来夸夸其谈,用起来不着边际。又譬如,对手中所使用的设备性能知识一知半解,业务知识马马虎虎,却下功夫研究麻将桌上如何“海底捞月”、怎样摸个“一条龙”。再譬如,一本书翻得“体无完肤”,看似“如饥似渴”,实则热衷于搜集旮旮旯旯儿的野史传闻,把垃圾当文物,说起哪朝的皇后有狐臭,哪代的佳人长脚气,如数家珍。更有甚者,用现代化工具,涉猎封建糟粕,上网废寝忘食,吸纳五花八门,掌上哪道纹线代表什么命运,梦中之事有何预兆,讲起来头头是道。以上所学,本质上与“屠龙之技”没有什么两样。

  学习动机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学习的目的不同,对待知识的态度就截然相反,学习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为当官而学,信奉“学而优则仕”;为追求金钱、美女而学,笃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得一纸文凭而学,相信书中自有“敲门砖”;为摆样子、做给人看而学,则学不在优、哗众取宠就行;为猎奇而学,会有“垃圾桶里好风光”之感。只有为立身而学,才会学而不厌;为做人而学,才会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人人都憧憬着有个光明的未来。那么,到底该如何对待明天呢?澳大利亚有个“可以得到未来”的组织会,其会长彼得·伊利亚德告诉人们:“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如何创造明天、开辟未来?智者们指出:“一种学习的热情,以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去的能力是通向未来的关键”。

  还是少搀和一些“屠龙之技”式的吉尼斯,用宝贵时间和精力练就一身真本事,把通向美好明天的“通行证”拿到手。有人曾形象地比喻,知识像一杯鲜奶,是有保质期的,知识更新周期的加快,给人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任务,把发展的需要作为学习的主攻点,将学习进行到底,必能学有所成。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